粮油产业化经营
正当全面亿万农民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收、欢欢喜喜准备迎接农历新年的时候,新华社于2010年1月31日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送给农民的又一个大礼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支持“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的及时出台,犹如春风迅即传遍大江南北,农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了,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了。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粮食部门,在满怀希望看到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三农”的同时,更要明确身负的重担,要抢抓机遇,在服务“三农”中加速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
一、服务生产,推进粮油生产现代化
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着重指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在农业生产中,粮油生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的现代化,首要的任务就是粮油生产的现代化。作为连结粮油生产和流通的桥梁,粮食部门要积极服务农业生产,推进粮油生产现代化。
1、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油生产商品率。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粮食部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农民的土地经营生产粮油,既稳定了粮油生产发展,又获得了经营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集约经营提高了粮油生产的商品率,使宝贵的土地资源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
2、运用订单生产,提高粮油生产优质率。发展优质粮油生产,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需要。我国虽然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并在最近三年粮食产量均超过一万亿斤的产量,但是我们生产的相当一部分粮食并不能适应人民的消费需要,其中品质不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粮食部门根据生产需要,通过订单的方式,引导农民种植符合人民生活需要、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品种,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粮油生产的针对性、主动性、资源利用的最大性。
3、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粮油产品竞争力。“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的重点。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粮食部门一是要广泛宣传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意义;二是在实行订单生产的同时,从收购环节开始,到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都要推行一整套标准化作业程序,确保粮油在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不出现二次污染;三是加强粮油标准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保证在粮油收购——加工——流通——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科学监测,从而提高粮油产品的竞争力。
二、服务农村,推进粮油加工业产业化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各种专业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对发展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粮食部门要在服务农村,支持农产品尤其是粮油产品加工上大做文章。
(1)加速粮油生产集团企业建设,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在农村,特别是粮油生产主产区,发展粮油加工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完成改制,绝大多数企业均是民营企业的情况下,作为国家赋予全社会粮油管理职能的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依照现代公司制治理结构,帮助现有的粮油加工企业走上正规化的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引导经济实力强、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粮油加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按照经济区域,在一个县市,或者几个县市组建一个或几个超大型的粮油加工集团股份公司。只有这样的集团公司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这样的集团公司,才能够以强大的实力吸纳农民生产的粮油产品,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带动粮油收购价格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
(2)加速新型粮油加工企业建设,提高农村发展合力。基于运输距离和经济效益的考虑,粮油加工企业一般在粮油生产腹地。粮食部门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广泛吸纳农民参与粮油加工业。①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作为股东加入粮油加工企业;②以粮油商品作为股份,加入粮油加工企业;③有条件的农民可以直接以资金入股,加入粮油加工企业。有农民参与的新型粮油加工企业比之过去纯粹的粮油加工企业更具有优势:有农民作为股东,订单生产更加直接;有农民参与加工企业经营,生产原料更加充足;有农民参与粮油加工企业经营,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3)加速粮油生产深加工发展步伐,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粮油加工业基本停留在初加工上,深加工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粮油深加工前景广阔。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政策,引导粮油加工企业舍得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开展粮油深加工的发展步伐,促使粮油商品成倍、十几倍的增值,既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又使粮油资源极大地增值,农民收入大幅度地提高。
三、服务农民,推进农村家务劳动社会化
建设新农村,造就新农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水平。
(1)大力发展现代粮油物流业,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中共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一号文件指出:“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门,粮食部门在大力发展现代粮油物流业方面大有可为。
首先,要完善仓储体系建设。要根据各级储备粮需要,建设相应规模的储备库。针对目前地方储备库规模过小,设施不齐的问题,要抓紧建设一批符合储备粮要求的标准化储备库。在粮食主产区,一个县市至少要建立一个以上的中心粮食储备库,以保证商品粮粮食收购、储存的仓库需要。
其次,要完善粮油物流体系。根据粮油“四散”的需要,建立全国联通、快捷、高效的粮油物流体系,尤其是要完善基层粮油收购站的物流设施,以减轻农民出售粮油的劳动强度。
再次,要切实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油临时收储政策。针对目前国家掌握政策性粮食过多,不利于社会粮油流通的问题,要改变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购销办法。按照最低收购价国家收购一部分粮食,让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一部分粮食,国家依据最低收购价收购费用给予收购费用补贴,粮食由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消化。
(2)大力发展粮油连锁经营,方便农民生产。农民既是粮油生产者,同时也是粮油消费者。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方便农民,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粮食部门要发扬点多面广的优势,利用现有的设施,或者兴建一部分设施,由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牵头,以县市或者以区域为单位组建粮油连锁经营公司,运用代购、代销、代加、代存的形式,或者运用一次性买断,各作各价的方式,让农民就近出售粮油,就近取得粮油成品。
(3)大力发展粮油食品生产,方便农民生活。国家惠农政策的年年力度加大,农民收入的年年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发生新变化。粮食部门要适应农民的新变化,大力发展粮油食品生产。针对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半成品、成品粮油,让农民稍事加工,甚至不需加工即可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