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粮食经济“三个发展”的有益尝试

发布时间:2010-02-03

 核心提示:“放心粮油”工程是服务城乡消费、保障粮油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着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立完善的经营网络体系,为百姓提供放心的粮油产品,触及群众冷暖,关乎民众安康,是德政工程、是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粮食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粮食经济实现“三个发展”的有效载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路,全省粮食系统以“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为载体,对实现粮食经济“三个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把握“三个发展”凝聚“三大共识”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粮食加工、经销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益低、粮油产品“不安全、不放心”和消费者利益遭受到侵害的隐患增多。现实的问题,给粮食人提出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新课题。在深入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粮食人把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作为实现粮食“三个发展”的切入点,并在三个方面获得了共识:“放心粮油”工程是粮食经济转型发展工程。实现粮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就是要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为契机,深化粮食企业产权改革、推动粮油产业优化、提升粮油产品档次、提高粮食经济效益,实现粮食经济发展全面转型。“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践,为粮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三大导向:一是利益导向。“放心粮油”工程立足粮食资源转型发展,使粮食企业能够做强做大,促进了粮食人思想观念转变,增强了转型发展动力。二是政策导向。“放心粮油”工程立足宏观调控转型发展,使粮食安全保障力能够显著增强,强化了粮食市场监管力度,提高了粮油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三是经营导向。“放心粮油”工程立足破解难题转型发展,使粮油产业应对市场挑战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培育了粮食经济核心竞争力,化解了粮油经营市场风险、指明了经营方向。 

    “放心粮油”工程是粮食经济安全发展工程。“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粮油食品中残留超标,加之土壤、灌溉水等污染加重,人们在饮食上对“放心”“安全”的食物就成为第一追求;在粮食加工环节,面粉中使用的增白剂、制作食品中使用的增筋剂、增色剂,改变了食品固有的结构特质,加大了食品的不安全性。2008年12月份,省粮油储检中心对全省部分县市成品粮油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粮油产品质量现状令人堪忧。事实表明: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确保数量安全,也要确保质量安全;不仅要重视生产过程的安全,而且要重视储备加工过程的安全。 

    “放心粮油”工程是粮食经济和谐发展工程。“放心粮油”工程,触及群众冷暖,关乎民众安康。从广大群众“吃”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广大群众饮食“放心”基本要求,是粮食工作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现。 

    从把握粮食经济“三个发展”的高度,全省粮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制定规划、扎实有序推进,提出全省“放心粮油”工程到2010年在11个市要建立14个市级配送中心、在119个县(市、区)建设133个县级配送中心、在城乡建设1万个经销连锁店,在全省形成上下相同、左右相连的经销网络,使全省人民共享粮食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三个发展”抓住“五个重点” 

    我省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是在“三个发展”战略引领下推进的,在运作中突出抓了“五个重点”: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拓展“放心粮油”工程覆盖范围。《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政府对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投入,搞活粮食流通;省政府把“放心粮油”工程作为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王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物流体系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给予 “放心粮油”工程大力支持。太原、晋城、运城等市把“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列入政府为民所办实事之一。阳泉、晋中、长治、临汾等市,以及平定、兴县、盂县、泽州等县(市)为“放心粮油”工程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主体推进,强化管理,提高“放心粮油”工程整体效益。把“放心粮油”经营企业培育成为 “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是“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全省“放心粮油”经营企业通过职工参股、吸纳民营资本、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仅2008年共投入资金2.72亿元。随着 “放心粮油”工程推进,以及连锁、专店经营等新型业态和持卡消费、农村兑换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出现,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市级区域性配送中心11个、县级配送中心68个,建设发展经销网点8491个,涉及827个乡 (镇、街道办)、9336个行政村和1051个城市社区,覆盖人口1000多万。据统计,工程运行以来,累计销售粮油60969.5万公斤,实现利润2571万元。 

    改革创新,激活机制,构建“放心粮油”工程运营体系。牢牢抓住产权这一企业要素,通过以下形式推进粮食企业向“四自”经营企业转轨:一是产权重组,组建大集团。二是产权置换,法人持大股。三是股份合作、激发新活力。四是名牌联盟、提升竞争力。五是加盟经营、规范化经营。 

    在新的粮食企业产权体制下,“放心粮油”经营机制实现了三方面创新:一是在经营链条延伸上创新,购销从原粮向成品粮、半成品粮,单一粮油向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转变。二是在服务链条拉长上创新,为老红军、五保户、鳏寡孤独、残疾人和大型厂矿、高等院校提供政策服务、定向服务等特色服务。三是在信息链条拓展上创新,农村、社区“放心粮油”连锁店按照消费者提供的需求信息,做到“有序配送、高效配送、便捷配送”。

    实现“三个发展”做到“五个始终” 

    “放心粮油”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管理任务同样繁重。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平衡发展,在管理上严格标准、提档升级、促进规范运作,做到“五个始终”: 

    第一,要始终把效益作为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效益,是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生命的所在,没有效益的工程是短命工程,是劳民伤财工程。一是在经营上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经营项目,做到消费者需求什么品种我们就经营什么品种。二是改变服务方式。要克服“坐门等客”的传统方式,要对学校、工矿、医院、饭店等消费大户登门服务,预约服务;要对老红军、残疾人、五保户、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做到上门服务、爱心服务。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经营空间。实现从“放心粮油”向“厨房工程”延伸,广泛拓展“放心粮油”的经营空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要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放心粮油”工程能否真正做到让消费者 “放心”,关键是能否做到经营商品的质量安全可靠。因此,确保“放心粮油”质量安全一定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准入关;二是严把配送关;三是严把监管关。 

    第三,要始终把强化管理作为“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管理是“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要不断强化管理,促进效益不断提升。对进入“放心粮油”工程体系各类门店,都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做到年年有任务,店店有目标;要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重点是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管理,尤其是各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国有控股的骨干店要建立起“多劳多得”和“贡献大的多得”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各市县粮食部门要严格监管制度,严格责任追究,杜绝安全隐患,严防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第四,要始终把培养典型作为“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基本方法。“放心粮油”工程是粮食人在粮食工作实践中的创造,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全新尝试。在实践中,要注重发现、培养典型,不失时机的推广典型经验。 

    第五,要始终把政府主导和部门协同作为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1000家“放心粮油”店,各级粮食部门担负着责无旁贷的神圣义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重视的程度越高,工程建设就越顺利、越好。二是粮食部门的主体作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粮食部门是主体。各级粮食部门要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克服困难,把“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好、运营好。三是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粮食部门要主动同发改、财政、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取得联系,在发展规划、资金筹措、市场监管等方面统筹协调,及时沟通,协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践,为粮食人提供了实现粮食经济“三个发展”平台,提供了实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价值取向的实践空间。面对“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粮食人将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发展”的要求,同粮油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齐心合力,实施好“放心粮油”这一联系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德政工程,使“放心粮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增强可信度和吸引力,推动“放心粮油”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