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收购走势“高价登场 高开高走”
秋粮上市已3月有余,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日前在榆树等产粮大市调研时发现,我省2009/2010年度玉米自秋收上市就高价登场,且持续高开高走,价格呈现稳步上涨态势。目前东北产区已经成为全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中心,这一特征可能延续到今年上半年。
分析玉米价格上涨走势,其中既有玉米产量下降、农户惜售、用粮企业增加采购等市场因素的推动,也有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以及销区饲料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采购东北玉米给予一次性补贴等政策因素的拉动,同时粳稻、小麦等相关品种的大幅上涨和社会物价整体抬升等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按惯例,新粮上市后一般会出现三次卖粮高峰:当年年底、元旦、春节前和春耕前后。但2010年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也没有出现大的售粮高峰。出现这种售粮新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2009年受天气影响,我省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二是从2009年开始,粮食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新粮上市后,市场收购价格较高,导致农民惜售心理浓厚,三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并不急于把粮食变现。因此,过去在大多数粮库及收购点门前车水马龙排队等候售粮的景象不复存在,今年的粮食收购正由原来每年三次高峰的集中时间售粮逐渐向全年卖粮、全年收购方式转变。
2010年国家在东北主产区收购的2009年新产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0.76元/斤,吉林0.75元/斤,黑龙江0.74元/斤,而目前我省市场的玉米收购价格远远超过上述行情。截至1月26日,长春大成挂牌价格二等1640元/吨,三等1630元/吨,湿水分玉米收购价为30%水分一个杂质为0.663元/斤,同等水分1.5杂质为0.658元/斤;25%水分一个杂质为0.712元/斤,1.5杂质为0.707元/斤,即使这样目前企业生产仍要依赖外调粮源,但2010年由于玉米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东北三省区玉米收购价格均不断提高,流入到我省的玉米数量明显减少。
在收购主体上,中储粮公司、南方饲料企业、中央直属粮食企业,大型深加工企业、民营粮食企业等均进入市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改变了去年秋粮收购中储粮一家独大的局面。但运力紧张仍是制约粮食外运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