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寒潮让农业部门重新审视冬小麦北移战略

发布时间:2010-02-04

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马莲渠乡巴浪湖村的麦田边上,许多地方还看不到灰绿色的麦苗。这种情景,让丁和林有些发愣。50岁的丁和林是巴浪湖村村 民,4年前他按照当地政府部门宣传开始种植冬小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这样的“一季半”地区加种一季小麦,被认为是中国适应全球变暖的举措之一。不过,因为 持续低温,今年巴浪湖村看起来要回到那个只收获春小麦的时代。从山东省到黑龙江省,从河北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个冬天持续的寒潮让千万个丁和林这样的农 民感到疑惑。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而言,过去10年间冬麦种植一直因为气温升高而北移。与之类似的是,黑龙江省开始种植更多的水稻,南方出现更多的冬水田。“不 光小麦和玉米,我国整个作物的种植带北移了100公里左右。”一直从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马世铭说,包括一年三季的作物地区和一年里两季的作物带都向 北移动了100公里左右。农业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说,过去几十年间的气候变化,已经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他说,中国粮食生产的顶峰是1996年,之后10多年间粮食产量一直在波动。最近10年正是气候变化最频繁和剧烈的时候, 虽然农业科学技术在进步,粮食总产量稳定,但是,在气候剧烈变化的条件下,粮食的期望产量往往与实际产量不太相符。

随着气候变化,最近10年时间南方和北方的旱情更加严重,局部地区极端天气情况增多,潘根兴认为这些客观条件都影响到农业技术进步潜力 的发挥,“比如最近几年,受强降雨天气的影响,东北地区的大豆就损失很大。”他还以育种为例解释说,小区域可以控制条件的时候作物产量很高,但是,拿到大 面积田地种植,在自然气候条件下,该种作物往往难以达到试验时的产量。

虽然气温升高带来多季种植带的北移,但是,潘根兴认为这并不等同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气温的升高还带来病虫害。”当冬天气温逐渐升高,一些害虫的越 冬期也大大缩短,甚至在作物刚返青时就会发作。更为复杂的是,最近这些年的情况表明,气候变化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一直在变暖。这使之前为适应气候变 化所做的一些努力有可能付之东流。以今年冬天的寒潮为例,就不得不让农业部门重新审视冬小麦北移的战略。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