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拯救龙江大豆 保护好百姓油瓶子

发布时间:2010-02-04

秋收以来,黑龙江省的大豆价格上涨,高于国家保护价格。然而好景不长,一周前大豆价格再次下行。“大豆价格是怎么了?涨价的持续时间短,落价持续时间 长,种大豆不赚钱。”面对近几年雾里看花的豆价,豆农很郁闷。在“两会”上,我省的政协委员呼吁政府部门拯救龙江大豆,一方面是为了让农民种豆赚钱,另一 方面防止国外大豆控制百姓的油瓶子。

    豆价再次下降

    提起大豆价格,牡丹江的豆农王老汉有一肚子苦水。“2007年的大豆价格是历史最高,达到了两块七八。本以为还能涨,就没着急卖,结果之后一落千丈,无奈 以每市斤1.65元的价格卖了。

    记者从省粮食局了解到,目前我省的大豆价格再次下跌,由秋收后的最高价格1.92元每市斤降到了1.89元,仅比国家保护价高2分钱。

    “如果没有国家保护价托底,大豆价格还会继续降低。”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说,由于大豆价格走低,农民卖豆的积极性下降,持观望态度,粮油企业也不积 极收购,购销都很冷淡。

    据省大豆协会测算,今年我省豆农的平均种植成本为每市斤1.55元左右,而散户的成本略高,达到每市斤1.6元-1.7元。从目前豆价来看,我省豆农确实 赚钱了。但是,从这几年的综合豆价来看,豆农并没赚着钱。

    洋大豆操控价格

    虽然我省是大豆主产区,但是大豆交易市场却不在我省,而是在沿海地区,而价格却被洋大豆操控着,同时也控制着百姓的油瓶子。

    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按常理讲,我省的大豆应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1996年,我国放开了大豆市场,国产大豆作为 最早放开的农产品,从此便开始了与国外洋大豆的同台竞技。2001年中国全面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加工业。

    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1997年我国进口大豆 626万吨,到2005年已增至2659万吨。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1.5%.

    随着进口大豆猛增,我省没有了定价权,被掌握着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收购、仓储和出口码头等设施的嘉吉、ADM、邦基和路易达孚这四家跨国粮 商所控制。

    这4家粮商向我国大量出口大豆,而且以独资或控股的形式,掌握着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产能的85%.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家企业出口到我国的大豆,以及独资或者 参股的企业所使用的大豆均为转基因大豆。

    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加上国际粮商操控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就等于直接控制了老百姓的油瓶子。

    龙江大豆亟待拯救

    在“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提出,最近几年来,我省农民相继出现了卖大豆难的问题,如果大量的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涌入我省,不仅会造成大豆基因的污染,还 会对我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王牌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这位政协委员建议,一方面将大豆加工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对黑龙江非转基因原料产地实施原产地保 护,提高非转基因油料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限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对于主要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企业,可以考虑提高关税,增加进口程序的审批,使这 些企业的进口成本上升,减少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同时,对转基因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识制度。

    另一位政协委员也指出,由于国外大豆大举进入国内,外资也窥视着我省大豆生产企业,并且与我省的大豆企业进行接触、谈判。他建议政府加大对我省大豆企业的 支持,尤其是支持黑龙江省九三油脂等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对我省自产大豆的消耗量,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