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豆类大底支撑 上涨可期

发布时间:2010-02-08

  经过为期1个月的中期调整,近期美豆及连豆市场出现企稳迹象,笔者认为豆类已不具备下跌空间。

农产品溢价小

2009年在各大经济体货币扩张政策刺激下,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有色金属代表伦铜价格年涨幅超过140%,原油价格超60%,但工业品实际需求并未跟上价格上涨的步伐,金融属性远远超出了商品属性,而农产品的投机性泡沫远小于工业品,以CBOT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去年涨幅仅为30%。因此即使在信贷收紧,农产品的跌幅也将非常有限。

利空逐步消化

去年10月份以来,南美大豆增产预期不断增强,令CBOT大豆触及900美分低点。经历了数月的盘整及今年年初的下跌,市场价格的走弱已经逐渐消化了增产利空预期。在进入美豆种植面积及天气炒作之前,市场今后3个月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美豆的出口需求和南美天气上。在美豆供应状况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美豆出口销售和压榨需求向好将为美豆提供强劲的支撑。而南美大豆关键生长期天气的不确定性以及阿根廷农场的抗议活动均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利多炒作因素。

燃料新规利多

美国环境保护局2月3日颁布了最新的再生燃料标准,为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自美国新能源法案出台以来,乙醇生物燃料产业对玉米需求的迅猛增长导致更多的耕地被用来生产玉米,致使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出现下滑,国际粮食期货价格随之出现猛涨。此次新规对使生物燃料用量增加,再次将农产品加速能源化提上日程,预计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或解决方案之前,农产品的工业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收储支撑

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及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将会继续采取国家收储和临时收储计划来维护国内豆农利益,国内大豆价格近期也会因此受到支撑。近1个月来美豆价格大幅下跌,进口成本也跟随大幅回落,但国内大豆价格依然较为坚挺,跌幅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大豆收储计划仍在继续执行,东北地区农民在大豆降价后惜售较为严重,东北地区很多油厂也因国产大豆价格偏高而再次停产。

  构筑技术大底

美豆自2006年以来从550美分/蒲式耳开始随原油进入大宗商品高通胀时代,最高涨至2008年高点1600美分/蒲式耳,随后金融危机引发商品牛市泡沫破裂,美豆反转下跌至2008年12月份的800美分/蒲式耳,并未跌至前低。而2009年底部不断抬升,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多个低点构筑了一条强有力的支撑线,2月4日欧元区财政状况恶化令美元指数反弹,原油下跌近5%,为半年来的最大跌幅,而美豆却出现反弹,验证了此支撑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前期豆价的走弱令基本面利空因素得到消化,后市即使回收流动性政策出台豆类也不具备大幅下跌的空间,未来将进入南美天气和需求炒作阶段,利多可能性偏大。国际上生物能源新规的出台及国内收储政策为国内外豆类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国储大豆库存的高企令国内大豆价格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单边行情,因此笔者预计豆类后市仍会保持宽幅振荡,但底部将逐渐抬升。技术上看,近期的下跌是良好的中线建多时机。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