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乐亭农业10年发展轨迹

发布时间:2010-02-21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前不久,省委、 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目 前,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正在我市掀起。今天,本报刊发乐亭县新世纪以来连年贯彻以“三农”为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报道,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乐亭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摸索出了一条路子,经验非常宝贵。这个经验不仅在河北省有借鉴意义,在全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1999年9月2日至4日,对乐亭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日子。温家宝来乐亭农村调研考察,对这里的农业结构调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从此, 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乐亭经验”传遍全国。

  10多年间,乐亭县认真落实温总理指示精神,不断改革、探索、创新,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连续七年以“三农”为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 让乐亭农民增收如虎添翼,农业发展一步一个新台阶。据悉,2009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6元,分别比1999 年翻了一番。

  温总理批示过的“乐亭经验”

  曾几何时,素有“冀东粮仓”美誉的乐亭县一度陷入“高产穷县”的尴尬。而当农民自发的种植结构调整悄然萌动之后,由于对市场规律认识不深、把握 不准,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县普遍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白菜填猪圈、鲜桃倒沟沿、貂皮剪鞋垫”的顺口溜成了当时真实的写照。

  惨痛的教训并未让乐亭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因噎废食。相反,他们经过拨云见雾般的讨论后取得了这样的共识:乐亭的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近 90%,客观实际决定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线。虽然农业生产的过程要靠农民来完成,但政府不能做“管家婆婆”,更不能做 “甩手掌柜”,应该给予有力的引导和有效的组织。

  1994年,乐亭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开始由群众的自发行为变成政府的自觉行动。通过实施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三大调整,果品、蔬菜、畜 禽、水产逐步成长为乐亭的四大标志性产业,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98年,乐亭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7元,均比结 构调整初期的1994年翻了一番多。

  1999年7月,由国务院研究室撰写的一篇题为《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大县变为经济强县——乐亭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温家宝批示:“读了乐亭 调查,给人以信心。乐亭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而且使财政收入增长,经济实力增强。”

  同年9月2日至4日,温总理从北京驱车到乐亭考察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考察期间,温总理深入农村、农户和温室果菜大棚、畜禽养殖基地,与农民 面对面,膝挨膝交谈,亲身感受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在考察结束时的讲话中,他说:“乐亭县的干部群众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了明显 成效,并且摸索出了一条路子。乐亭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现在看来,这个经验不仅在河北省有借鉴意义,我看在全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在乐亭考察以后,国务院召开的有关农业的座谈会,温总理都要求乐亭县派人参加,有时还在会上发言,这些都给全县上下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曾经跟温总理促膝交谈农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农艺师常寿祥,在农业战线奋斗了大半辈子。虽然总理的考察已经过去了10年,但老常却记得每一个细节。 他说,温总理的讲话,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进行了概括,而且对乐亭农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很快,一场站在更高层次,向农业结构调整新领域进军的“破冰之旅”开始起步,乐亭再一次站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风口浪尖。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5年递增超过8%

  “温总理的肯定和期望,始终是乐亭农业飞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乐亭县县委书记苗德成如是说。

  温总理的到来并未让乐亭的决策者们躺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在各地农业结构调整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规模大但层次不高、 总量多但特色精品少、销售较畅但加工环节薄弱。若想保持以往的先发优势,就必须在农业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新的开掘,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0年间,循着温总理的谆谆嘱托,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七个以“三农”为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传统的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装 入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战略中,真正吹响了“重农”时代的号角。

  好风凭借力,乘势展宏图。乐亭县以品质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探索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县向农 业强县转变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集散全国各地果菜的龙头企业,1998年投资亿元兴建的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衔接,每年由乐亭生产的 果菜80%以上通过市场带着露珠便被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乐亭人也由此做足了农产品“鲜活上市”的文章。

  然而,经历过“卖难”困扰的乐亭人却没有高枕无忧,他们深感流通企业一花独放带来的底气不足,开始从更高的基点上考量未来的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奋力拼搏,如今乐亭县的涉农加工企业群雄竞起,四大主导产业都有了与之相对接的龙头,形成了“四业腾飞、四龙共舞”的发展格局, 彻底摆脱了农产品初级上市的尴尬局面。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158家,其中加工企业达到88家,年加工产值20余亿元,带动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138个,覆盖全县13万农户,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订单生产面积达到8万亩,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1%,居全市各县 (市)区首位。

  这些涉农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经过企业“消化”后,农产品“身价”剧增。作为拥有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加工企业,唐山 昌华果汁制造有限公司申请国家专利的甜瓜原浆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公司除收购商品瓜果外,对那些外观差、成果小的瓜果,用订单农业的形式以高于 市场价20%进行收购。以甜瓜为例,全县甜瓜年产40万吨,其中20%的等外甜瓜为全县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龙头企业还串联起由多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条,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各个环节的收益。目前,围绕龙头企业催生了塑料加工、草帘生产、 纸箱和包装、渔网加工等特色经济专业村50余个,吸引5万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5亿多元。

  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乐亭县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对生产示范基地统一推行先进的技术规范,确保了基地建设的高标准。目前,全县27万亩果 菜基地通过省级环评认证,建成2450亩有机农业示范园,3家龙头企业的鲜桃、水稻、苹果等产品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滩涂养殖和水产工厂化养殖全部通过 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8家大型畜禽养殖场取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

  “青健”蔬菜、“乐丰”苹果、“汀香”甜瓜……从以量取胜到创牌经营,乐亭县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农业品牌从无到有,品牌农业 一跃成为占领国内外市场的致胜法宝。据了解,10年间,全县累计申标注册品牌农产品48个,32个品种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名优产品,全县品牌农产品覆盖 率超过60%,农民亩均增收近1600元。

  欧意金土果业有限公司是在乐亭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国际优质苗木及种植技术,技术人员对基地内果农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 基地生产经加工后的“熊猫”苹果畅销欧美市场,并成功获得北京奥运会准入资格。目前,全县通过国家商检部门认定的出口备案基地达到3.2万亩,农产品出口 创汇1651万美元。

  数字诠释发展精彩。2009年,乐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9亿元,是1999年的12.5倍;全部财政收入13.25亿元,是1999年的 1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6元,至此,乐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5年以超过8%的速度递增。

  科学发展助现代农业“化蛹成蝶”

  “三区共进”是乐亭县对农业产业进行的科学规划,即按照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园区的思路,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和市场的科学合理配置。目 前,已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功能区(优质果品和奶牛养殖业、精品蔬菜产业、珍皮动物和水产养殖业)错位集中集群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从而掀起了农业 二次创业的高潮。

  在现代农业不断壮大的征途中,乐亭县牢记温总理的嘱托,始终把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除了对农业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他们还通过改善农 业基础设施和加强科技服务来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沙碱地,不长苗,种一斤,收一瓢”。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姜各庄镇北海滨村被当地人戏称为乐亭的“小西藏”。然而,就是这片昔日“兔子不拉屎” 的“农业禁区”如今却被大片的果园和温室装点得一片生机盎然。

  钻进村民李贵彬的温室,满眼的翠绿仿佛是料峭春寒赐予的赠品。“政府投资土变金,一亩收成顶百亩。”蹲在黄瓜架下,李贵彬说,中央年年都把“一 号文件”留给“三农”,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他说,过去这里的收成全凭老天脸色赏,最多收成不超百元。现在政府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改善 了生产条件,电通了、路通了、水通了,加上铺膜换土、高台淋碱技术的普及,每个温室的纯收入都超过1万元。

  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也吸引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大投入。例如在农业结构调整初期,重点规模区的农民建一个大棚,政府补贴2000元至6000元不 等。从1999年开始,政府在这方面已不需要大的投资就能年推进温室1万亩。资料显示,自1994年以来,每年政府投入农业的资金平均达到亿元,而农民投 入则是政府投入的数倍。

  领先的科技服务,是乐亭县为农民增收提供的智力保障。全县建立健全了三大科技体系:以县技术培训总站、乡镇农民技术学校、村农民夜校为主的科技 培训体系;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为主的技术示范体系;以高效农业研究会、专业科研组织、农民科技小组为主的新技术研究体系。目前,全县常规 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全县种养能手达到7万多人,“土专家”超过万人,达到了“一户一个明白人”。

  科技的普及也让农民开始尝试在生产实践中自主创新。棘坨村农民崔德信大胆尝试桃树“矮化密植”技术,不仅创造了亩收入5万元的奇迹,而且打破了 “桃三杏四李五年”植物生长规律;肖圈村农民杨德志针对砖土温室造价高、易重茬的不足,探索出可移动的“泡沫温室”,有效地解决重茬减产问题。

  农民的科技自主创新,使乐亭农业生产技术达到平均2至3年更新换代一次,科技增效后劲十足,全县80%以上的土地亩效益达万元以上。县委、县政 府因势利导,每年召开一次农民科技能手表彰大会,重奖“十大科技致富标兵”,并将他们的技术经验辑印成册发放到农民手中,从而使这些农民自创的先进技术真 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