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宏观快报:物价重回上升轨道,高点将于4月至8月出现

发布时间:2010-02-23

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8%;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 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9 年12 月份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8%,其中鲜菜价格上涨5.2%,鲜蛋价格上涨1.6%。

从1 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来看,呈现如下特点为:第一,CPI 同比延续了正增长态势。2010 年1 月份CPI 涨幅为1.5%。实际上,自2009 年11 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已经持续3 个月为正。

第二,CPI 环比继续为正。今年1 月份,CPI 环比增长0.6%。2009 年3 月份以来,CPI 环比连续4 个月出现负增长,7 月份趋于稳定,8 月份、9 月份、11 月份、12 月份环比均呈现正增长。

我们认为,导致CPI 同比转正,是由食品价格和非食品双双回升引起的。实际上,2009 年3-7 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一直处于回落态势。8 月份食品价格环比首次转正。2009 年8 月份、9 月、10 月、11 月、12 月、2010 年1 月环比增长分别为1.3%、0.8%、-0.8%、0.5%、2.6%、1.8%。而非食品价格环比回升从2009 年7 月份开始,已经连续9 个月呈现正增长。

我们认为, 2010 年通胀压力将增加,理由如下:第一,铁路货运量、用电量、PMI 指数都一致反映我国经济强势回暖。2010 年1 月份铁路货物发送量30628 万吨,同比增长17.8%。2010 年1 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55.8%,创过去21 个月新高,实际上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1个月位于50%以上的临界点。2010 年1 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53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14%,环比增长2.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度。在过往每次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经济增长率 上升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涨,通货膨胀率峰值总是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相对固定的时间出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未来经济的较快增长可能会伴随 新一轮物价的周期性波动。

第二,货币供应增速较快是未来通胀压力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在较高的货币乘数条件下,如果基础货币依然保持较 快的扩张,则未来货币环境无疑将成为通胀发展的源泉和温床。另外,境外资本的流入将加速。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理由包括:首先,2010 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可能不大,中美利差不会进一步收窄;其次,从今年上半年起,部分发达国家可能会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将会重新点燃 人民币升值预期,而这将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套利。因为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入会造成我国外汇占款的迅速扩大,增大基础货币的投放,带来新的通胀压力。

第三,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 力,对于推动中国物价走高的影响作用越来越直接和明显。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导致对大宗矿产资源需求旺盛、美元贬值和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带来的 投机需求、资源稀缺造成的供需矛盾,这三大因素决定了资源价格将长期呈现震荡走高的趋势。我们认为,2010 年随欧美经济的复苏,世界原油需求也会出现增长,因此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由于这种传导机制的影响, 大宗商品的强烈反弹会推动上游企业成本的增加。在成本推动的作用下,企业通过提高最终产品的价格方式来抵销运营损失,从而对国内的消费价格产生上涨的压 力。成品油涨价将带动各行业运输成本提高,进而对下游消费产品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而成品油价格也将对饲料、农机、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产生影响,从而诱发农产品价格上扬。

第四,资源品的价 格在今后两年内还会继续上升,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和环境保护更为重视,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碳排放加征税收是一种趋势, 成本压力将进一步上升。我们预计管理层将继续深化电力改革;推进天然气价的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应关系和资源需求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 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的标准;加快环保收费改革,改革垃圾处理社会方式、完善污水处理社会管理制度,研究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制度。

第五,农产品收购价格将继续提高。受国家政策将支持以及通胀预期影响,国内粮价将稳中上涨。市场对 通胀的预期会进一步加强,粮价有上涨的动力。同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国内粮食生产,2010 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继续实施,并将高于今年的收购价格,这为国内粮食价格的长期趋势奠定了基调。2010 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 分钱,其中,白小麦每市斤提高到0.9 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提高到0.86 元。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0 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 公斤93 元、97 元、105 元,比2009 年分别提高3 元、5 元、10 元,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10.5%。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我国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粮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总 之,未来肉价和粮价的持续上涨可能会引领小麦、汽油等其他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相互叠加,产生放大效应,将增大未来通胀的压力。

农产品 涨价有两个特点,跟风效应明显,一是粮食等农产品涨价,很容易带动其他农产品跟进;二是大批农产品的涨价容易引发生通货膨胀。因为农产品大多数属于原材 料,属基础性产品,它的涨价,必须会带来餐饮业、服务业的涨价,而这些产品的涨价,又会带动更多的产品涨价,从而发生全面的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第六,国家的刺激消费政策和居民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使得总需求扩张速度加快。尽管通胀还未正式来到,但通胀的预期却很明确。央行最近对中国银行储户的调查问卷显示,我国储户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 指数高达73.4%,已是连续4 个季度上升。

2010 年我国物价将在需求上升、2009 年货币供应量高增长的滞后效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因素,以及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重回上升轨道,预计2010 年CPI 走势将呈两头低,中间高,上半年物价将维持持续上涨态势,物价最高点可能在4 月至8 月份出现。根据我们预测模型结果显示, 2010 年2 月份、3 月份CPI 涨幅分别为2.7%、2.6%。

在需求总体平稳增长,而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预计2010 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严重通胀。随着经济一步步回升,包括在前面谈到影响价格上升的因素,根据模型测算,2010 年的CPI 的指数将会上升到3.5%左右的水平,其中新涨价因素对CPI 的贡献为2.2 个百分点左右,翘尾因素对CPI 的贡献为1.3 个百分点。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