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国家发改委解答当前粮食价格问题

发布时间:2010-02-24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当前粮食价格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价格还会不会继续上涨?

  答: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继续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结构也很合理,分布比较均衡,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2、有媒体称,近几年粮食价格上涨,加工企业等中间环节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农民却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对此您怎么看?

  答:近几年来,国家逐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始终保持了温和上升的良好态势,避免了谷贱伤农情况的发生。应该说,农民是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实惠。据我委监测,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11月,小麦收购价格分别上涨8.1%、8.2%和12%,稻谷收购价格分别上涨6.3%、9.5%和5.4%,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受益者主要就是农民;同期面粉零售价格分别上涨5.9%、6.5%和3.3%,大米零售价格分别上涨4.6%、5.1%、4.2%。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成品粮涨价幅度是小于原粮收购价格上涨幅度的。这说明加工等中间环节加价不仅没增加,而是减少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大米、面粉加工销售是一个竞争性市场,企业间竞争激烈,原粮涨价增加的成本难以通过成品粮涨价完全顺出去,也就是说粮食加工企业自行消化了一部分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因素。

  3、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对粮食价格进行调控?

  答: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目标,是使市场粮价温和上升,以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增加,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又不对居民生活和物价总水平造成太大影响。具体措施:一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这是稳定粮价的基础。国家已决定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继续提高2010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对玉米、大豆等实施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引导市场粮价合理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完善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根据国内市场粮食供求形势,把握好粮食拍卖、轮换等投放时机和数量,把握好进出口时机和节奏,保证国内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三是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好“北粮南运”和粮食运输调运,充实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粮食库存。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避免局部地区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