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昆明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发布时间:2010-03-09

 

2009年,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思路,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略,努力克服昆明2009年的干旱霜冻灾害和全球蔓延的经济危机、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据1187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比上年的4610元增加470元,同比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一、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117元
2009年以来,昆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力度,不断拓宽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渠道,进而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2009年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24万人,比上年同期的12.96万人增长9.9%。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农民人均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为1428元,比上年的1311元增加117元,增长8.9%。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得力于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达1062元,同比增长10.6%。
(二)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增加164元
2009年,昆明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仍然以粮、烟、畜、林、果、蔬为切入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动了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达2580元,比上年的2416元增加164元,增长6.8%。从一、二、三产业看:第一产业1976元,增长0.2%;第二产业123元,增长64%;第三产业361元,下降1.9%。可见,占家庭经营收入76.6%的第一产业是拉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三)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加95元
2009年昆明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达688元,比上年同期的593元增加95元,增长16%。在财产性纯收入中,农民得到的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性纯收入人均为13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长30%;租金(含农业机械)收入152元,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长24.6%。可见,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近郊农村居民通过房屋出租、拆迁补偿所得收入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了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四)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加94元
昆明市委、市政府加大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对种粮农户进行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购置农机补贴及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农民获得的实惠进一步增加。2009年农民转移性的纯收入人均为384元,比上年同期的290元增加94元,增长32.4%。在转移性纯收入中,农民得到的粮食直接补贴收入人均为25元,增长4.2%;粮种补贴收入人均22元,增长1.8倍。另外,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在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方面所享受到的种种政策补贴逐年增长,促进了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增加。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昆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用支出5035元,比上年同期的4530元增长11.1%,在衣着、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农民生活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
(一)文化教育、娱乐、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用品消费支出消费增加。
2009年昆明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97元,比上年同期的416元,增长19.5%;交通和通讯支出550元,增长12.7%;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用品消费支出人均419元,增长22.5%。
(二)农村居民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2009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6平方米,增长4.5%,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住房面积占全部住房面积的比重超过60%以上。此外,在居住条件(如住房卫生条件、能源使用情况、饮用水情况)等方面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
(三)从农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2009年农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70台,比上年的65台增加5台,增长7.7%;每百户拥有电冰箱30台,比上年的25台增加5台,增长20%;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9台,比上年的106台增加3台,增长2.8%;每百户拥有计算机9台,比上年的7台增加2台,增长28.6%;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80部,比上年的147部增加33部,增长22.4%;每百户拥有汽车(生活用)8辆,比上年的6辆增加2辆,增长33.3%。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09年,昆明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年初小春受霜冻灾害的影响,全市许多县区小春作物受灾较为严重;二是,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尤其是小麦、稻谷、玉米种子及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种植业生产成本增加;三是,受国内市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我市猪肉价格一直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全年毛猪出售单价10.3元,比上年同期的14.4元下降28.5%。人均出售牧业产品收入1267元同比减少109元下降7.9%。其中:出售肉猪及猪肉总重量人均42.8公斤,收入580元,与上年同期人均30.1公斤,收入558.5元对比,虽然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数量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使收入减少。出售家禽总重量人均8公斤,收入83.6元,与上年同期的12.7公斤和118.5元相比,分别下降37%和29.5%。
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建议:一是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全年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28.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会中心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三是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规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