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佳木斯市百万亩土地规模性经营 年人均收益大幅提高

发布时间:2010-03-16

 

如今,在富锦市农村,由耕者有其田善耕者用其田的喜人转变,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收获了一个又大又甜的金元宝”——228万亩规模经营的土地,年人均纯收入7539元,同比增长26%
近年来,随着该市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的思路逐步落实,农民的致富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去年,全市长期稳定内转外输的农民达到2.4万人,流转土地55万亩。
这样的效果咋来的?阳光工程功不可没。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力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做法,让2.25万户农户告别了顺垄沟找豆包的历史。
长安村农民杨廷江创办的英江炒业,享受下岗职工同等待遇,年减免税收20万元,该企业年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安置劳动力230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
为让一些流转土地有困难、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户参与规模经营,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靠合作组织吸纳农民。目前,全市7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1065户农民参与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62万亩。
土地入股、联户经营、能人领办,成了这个市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长安镇太安村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马铃薯3000亩,农户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亩均增收300元。
宏胜镇农场村16户农民联手组建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五统一分经营方式,承包了全村7600亩集体土地,实现纯收入140余万元。目前,该市24整村推进试点村,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8万亩。
二龙山镇农民孙圣海本领更大,采取租金与分红的形式,承包农户土地9080亩,全程负责生产、管理、收获、销售,年生产粮食3890吨,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针对一家一户小机械多、作业标准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比较效益差的实际,富锦市坚持农机化推进规模化,发挥大机械作用,着力提高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截至去年底,全市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目前,全市有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14个,拥有大型农机具150台(套),入社农户已达到1167户。
如今,7个镇46个村屯与周边农场开展跨区作业对接,完成农场跨区作业面积55万亩。春播秋收时节,满地轰鸣的大机械,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农民趟出了规模经营、提效增收的新路子。
这个市每年为规模经营主体协调贷款3亿多元,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对规模经营主体定点跟踪指导,组织专业农技人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组建市镇村三级规模经营服务体系等政策支持和服务,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全省率先建成的首家土地流转大厅,成立至今共发布土地流转信息1120条,指导签订各类流转合同220份,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8万亩。
两年来,共对龙阳、农场等22个村兑现奖励和扶持资金800多万元。政策激励乡村使规模经营和各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短评有规模才能有效益
富锦市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出占全市耕地面积41%的土地,走规模经营之路,使农民逐渐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生活,再次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种地一样能致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靠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闯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现在,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要采用各种高招引导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增强占领市场和降低风险的能力,打造航母奔富路。今日的规模经营,不同于过去的生产工具的简单配套,而是更高层次的规模经营的创新形式。这种经营,是现阶段农民奔富路的一条捷径,因此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
当然,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情况,各地有各地的高招。因此,在发展规模经营的时候,不能照葫芦画瓢,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出各自的招法来,拉着农民的手奔向美好幸福的生活。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兄弟们,赶快行动起来吧,祝愿农民朋友早日找到致富的新路子、早日实现心中那个致富的梦想!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