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王永庆卖粮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7-10-31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共有米店26家,竞争非常激烈。他只有父亲为他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因此 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由于米店规模小,地处偏僻,又缺乏知名度,在新开张的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但是王永庆很快就成为 了领先者。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王永庆却增加了这一服务项目。无论天晴下雨,无论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而 且免收服务费(蓝海战略,新价值曲线,顾客满意)。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就算,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增值服务,顾客 感动)。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 (MOT,关键瞬间)创造出了不少的“顾客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顾客价值,顾客忠诚)。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 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顾客关怀,钱包份额)。

    由 于王永庆卓越的“客户关系管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气越传越大(口碑营销),生意也越来越好(服务利润链)。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 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经商故事

相关资讯

上一条:古代的徽州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