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2006年湖南粮食工作目标任务确立

发布时间:2006-02-13

2006年,湖南做好粮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在保障粮食安全上下功夫,在帮助农民增收上做文章,在发展壮大行业上显身手,在转变行政职能上求作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湘政发[2005]15号文件精神,扩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努力实施我省粮食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构建粮食调控、物流、产业、监督、科技“五大体系”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九项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省政府1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5]15号)是做好全省粮食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操作性、系统性、政策性都很强。15号文件对完善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抓好粮食购销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强化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发挥粮食中介组织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原则意见,要求各地务必进一步抓好具体落实。一是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二是要充分用好用活政策,搞好部门协调,对粮食行政执法机构、编制、经费、执法范围和程序,对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对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对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措施等,要一项一项抓具体抓落实,想方设法帮助县市解决政策层面或迫在眉睫的问题。三是要认真开展督查。对各地贯彻落实15号文件的情况,省局将在适当时候报请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的名义组织督查。
     二、加强调控,搞活购销,改进和完善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工作
     要及早做好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鉴于目前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和仓容现状,市县粮食局要帮助企业创造条件提高资信水平,取得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资格。要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加快对现有仓库的维修改造,搞好集腾并转,为收购做好准备。要加强市场调查和粮情分析,为省局和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理顺工作关系,防止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配合中储粮系统加强对库存最低收购价粮食的监管,坚决查处虚报数量套取国家补贴和农发行收购资金,以及擅自动用库存的行为。
     在做好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准备工作的同时,各地要巩固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成果,培育、支持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拓宽粮食流通渠道,进一步完善与粮食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继续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与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衔接和产销区企业紧密协作体系。走出去、请进来,密切“两广”产销合作,在福建、云贵、江浙一带开辟新的销售市场,扩大湘米市场占有率。
     建立更灵活更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今年要继续扩大省级调节储备试点工作,以省级储备为基础、市县储备为补充,储备轮换与购销经营相结合,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储备调节机制和粮食安全保障体制。要继续完善省市县三级统计网络和价格监测体系,按照区域和流通走向,建立59个省内监测点(其中33个国家监测点),7个省外监测点,全方位搜集粮食信息,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要提高统计调查质量,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通知(发改经贸[2005]376号)要求,落实好专项经费。要着手建立新型的粮食购销加工服务体系,使粮食流通有依托,宏观调控有载体,逐步形成购销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秩序规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
     三、加强领导,加速粮食产业化经营进程
     加速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行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也是粮食部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实劲、办实事的具体体现。通过订单粮食、优质优价、工业反哺等方式,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市场。粮食产业化经营要着眼于提高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按照中央提出的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我省粮食产业化的关键问题是加速、提质和创特色。年内必须改变龙头企业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粮油产品品牌不少、名牌不多的局面。2006年,粮食企业基地订单面积要扩大到2000万亩,订单收购300万吨,其中龙头企业优质稻基地1200万亩,订单收购200万吨。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粮油”产品20个。引进项目80个,协议引资8亿元。力争全省粮食经济总量超过550亿元,其中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达到130亿元。今年,省财政将继续安排1000万元贷款贴息,支持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省局将建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考核体系,以基地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效益、资信水平、科技含量、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为主要指标,为5年内重点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摸好底、排好队、引好路,并实施分类指导和扶持。争取和整合政策、资金、资源优势,调整粮食加工布局,实现区域同类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产业集群。省局重点引导郴州、永州和自治州的品牌整合,实施区域性合作推动。引导张家界、自治州、怀化等山区、丘陵区企业建立杂粮杂豆基地及其精深加工企业。顺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做好该区域粮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切实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年内将召开全省粮食产业化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
     四、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产权模式,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资产管理上,按15号文件要求,全面履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的职能。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局将尽快出台局直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市州局要抓紧向当地政府汇报,出台本地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在资本运作上,要强化资本概念,淡化国企陈见,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大胆退出国有资本,尝试突破条块分割的障碍,最大限度发挥优良资产的效益,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真正使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在区域合作上,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借鉴长沙凯雪的低成本扩张运作模式,将加工厂建到原料产地或成品销区;推广永州、岳阳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多领域发展的新突破。在制度创新上,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抓好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各地要做好前段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特别要注重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档案移交社区、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遗留问题的解决。再就业工作的重点要由 “下岗分流”向“转岗就业”转变,使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职工更多地实现再就业。
     五、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的意见》(国粮政[2005]192号)精神,加快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扩建项目(长沙米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其配置粮食资源、衔接粮食产销、宏观调控载体的作用,完善“两个中心、一个载体”即湖南粮食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宏观调控重要载体的定位,按照粮食现货集中批量交易服务职能和集散、交易、信息、价格形成和结算五项基本功能,进一步调整总体规划,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围绕“长沙米市”建设及功能配套,霞凝粮库今年新建两个千吨级泊位,完成投资1500万元。长沙军粮供应站与霞凝粮库整合加工资源优势,建设省军粮加工配送基地。长沙芙蓉北路储备库迁址新建,并按中南最大饲料市场,中部地区最大期货交割库的定位,年内完成10万吨仓房建设。几家在建设速度和功能上要统筹安排,做好市场功能的对接,打造湖南优势龙头。
     二是根据粮食商品合理流向、消费需求以及区域交通条件,结合现代粮食物流建设,整合规范现有各类粮食批发市场,加快区域性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
     三是完善粮食仓储运输项目功能。
     四是创造条件启动粮油精深加工项目。
     五是逐步完善城镇粮油供应网络。在14个地级市中心和有条件的县城建立粮油超市。在城市和较大集镇恢复和建立500家左右粮油经营网点。
     六是加强粮油信息网络建设,年内力争初步建成粮食网上交易平台。
     六、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强化社会粮食流通管理
     粮政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依法管粮,创新形式,搞好服务,正确看待和处理权力与地位、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重点在加强服务与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要巩固和发展“依法治粮年”的宣传成果,推进粮食行政执法。引导和规范粮食收购准入,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落实监督检查机构和编制,年内要完成市州粮食监督检查机构的组建,形成上下联动的粮食执法机构体系。建立健全市州粮食行政复议机构,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工商、质监、卫生部门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涉粮案件。
     抓紧与有关部门协调,出台《湖南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湖南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粮食收获质量调查、质量监管与服务,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 
     积极探索依托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组织等参与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有效途径与办法,加强粮食行业协会、粮食经济科技学会等组织的建设,把它们作为政府的帮手、企业的朋友,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推动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帮助会员单位解决难题,发展生产,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引导和监督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加强行业自律,协助做好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工作,维护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今年将召开全省粮食行业协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职责,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协会在社会粮食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科技升级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建立强有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粮食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粮食物流、粮机制造等产业。搞好粮食加工转化,推广应用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如以碎米作原料,加工果糖或以米糠提取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以稻壳制作环保杯及包装材料,并发挥其能源作用;开发山区和丘陵区的杂粮、杂豆、玉米的深加工。加强储粮研究,开展储粮生态学及粮食储藏品质变化机理研究,开发防治储粮害虫的新药剂、新方法和无公害、环保型储粮保鲜技术,扩大储粮防护剂“仓虫敌”、“书虱灵”等科研中试产品的应用。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配合农业部门,抓好稻谷优质、高产、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优质稻开发的科技含量;继续搞好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稻谷产区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帮助农民提高保粮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发挥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科研龙头地位,调动全行业粮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多门类粮油企业推进以粮油为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今年,国家粮食局将召开全国粮食科技大会,我们要以做好粮食科技工作的实际行动迎接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
     八、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为粮食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撑
  我省粮食行业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形成,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人才培养既是行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当务之急。在继续搞好粮食行业特殊工种职能技术鉴定,坚持持证上岗的同时,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选拔一批懂政策、熟市场、会管理、善经营、有业绩的人才,使之成为行业的骨干;造就一支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使之成为行业的精英;要按照建设和谐机关、学习型机关、高效运转机关的要求,努力提高各级粮食行政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政策业务水平,使之成为行业的表率;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统领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为加强人才培养,省局今年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分批组织500名县市粮食局长、企业经理人的培训,提高基层粮政和企业管理人员履行政务、驾驭市场的能力。二是组织有关职能处室编写粮食政策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手册,组织编写《稻米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一书,供市县、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习。三是完成肖捷副省长提出的五个研究课题,即“推进湖南粮食产业化”、“粮食工作如何融入中部崛起大环境,加快‘三化’进程”、“总结改革经验,借鉴国外做法,探索适合省情的粮食政策新体系”、“粮食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努力提升湖南粮食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九、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我省粮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遵守党章,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整肃行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抓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今年省局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真学习党章。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努力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认真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推动各项粮食工作的向前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实现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社会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确保生产安全,逐步建立起适合粮食行业特点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