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2010年粮食价格预测

发布时间:2010-05-26

 2010年中国粮食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为粮价保持基本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粮价回升及前期零售环节价格涨幅相对偏小都将对今年粮食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和推动,预计粮价总体将呈稳中有升走势,但须密切关注和防范粮食品种结构矛盾对粮价稳定的不利影响。

  (一)粮食连年丰收,粮价具备基本稳定的物质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加42亿斤,增长0.4%,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也是连续第三年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其中最低收购价已明确将进一步有所提高,加之当前粮价总体处于较高价位,这些都有利于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发展,预计正常情况下,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由此来看,当前粮食供给是较为充足的,即使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粮食工业需求有所增长,粮食整体供求保持基本平衡也是有保障的,再加上政策性粮食库存总体充足、国家调控能力较强,将为粮价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种粮成本会有所增长,将对粮价产生一定推涨作用。2009年,因化肥价格下降,购肥支出有一定减少,粮食生产成本此前连续多年持续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抑制。但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粮食种植成本很可能再次出现一定增长。受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攀升影响,近一段时间化肥价格已止跌反弹,其中尿素零售价格近两个多月累计上涨约7%,预计后期用肥旺季化肥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此外,人工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去年累计涨幅较大并可能进一步上涨,土地租金可能因粮价水涨船高等都将导致今年粮食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并会一定程度推动粮价上升。

  (三)稻谷品种结构性矛盾影响可能进一步显现,将是不利粮价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东北大米南下西进,南方传统的籼米消费市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粳米消费倾向,西南和西北地区东北粳米需求量也明显增加,而生产品种结构调整还明显跟不上需求变化,2009年稻谷市场粳强籼弱的运行格局就集中反映了这种结构矛盾。新的一年里,稻谷品种结构矛盾的不利影响可能进一步显现。粳稻米方面,因前期粳稻价格涨幅明显大于粳米,粳米价格预计将陆续补涨;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主产区新粳稻要到今年9、10月份才将陆续上市,随着农民可供出售粳稻进一步减少,不排除因囤积、炒作等原因导致粳稻、米价格在中后期出现新的大幅上涨,并引发粮价全面较快上涨的可能。籼稻方面,在南方部分以种植籼稻为主的粮棉混种地区因棉花价格大涨可能影响到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托市籼稻如持续销售不畅,可能影响到今年新粮的收购。

  (四)国际粮价预计低位回升,会一定程度支撑国内粮价。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报告,2009/10年度世界谷物产量预计比上年度下降1.52%至21.97亿吨,需求量较上年度提高1.73%达到21.84亿吨,当年谷物产量仅略比需求量高0.59%,而上年度产量比需求量高3.9%。从2010年下半年后新的生产年度情况看,尽管产需仍存变数,但综合近期主要机构预测来看,2010/11年度粮食产量继续减少、需求继续增加的可能性较大。随着产需形势的变化,2010年国际粮价可能有所回升,但因当前库存消费比仍较高,正常情况预计涨幅不会很大,对国内粮价将形成一定支撑但不会产生明显推动作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预期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判断今年粮食市场总体仍有望保持基本平稳运行态势,价格温和上涨的可能性较大,成品粮价格受补涨因素影响涨幅可能稍大于原粮,但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较大波动也存有一定可能,需要加以关注和防范。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抓好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争取粮食总产量继续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尽快改变中小型水利建设落后局面,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早确定并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努力稳定化肥价格,适当提高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标准,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增强粮食市场调控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平稳运行。粳稻米供应偏紧、市场看涨预期较强是今年粮食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防止春节前后及今年中后期其价格出现进一步过快、过大上涨并带动粮价全面较快上涨,应作为今年粮食调控的重中之重。要及早摸清重点地区粳稻米产、销、存情况,跟踪研判市场变化,找准薄弱地区、薄弱环节和重点时段,进行针对性调控。关键是用好储备粮,粮价出现较快上涨苗头时,要及时通过抛售部分中央储备粳稻加以平抑并可考虑对粳稻米恢复出口配额管理和征收出口关税。对其他粮食品种要继续做好竞价销售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出库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市场终端有效供应。

  下一步,还应全面摸清粮食需求总量及品种结构、地区结构、用途结构状况,科学预测需求发展变化态势,适时引导农民加大优质、适销粮食品种生产力度,适当通过进出口调剂粮食品种余缺,以较好保持粮食供需总量、结构双平衡。

  (三)密切监测粮食、化肥市场价格。粮食生产和价格受气候因素、国际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各级价格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粮食和化肥价格的监测,及时掌握并报告市场价格、供求、预期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粮价特别是大米价格走势,并深入分析其异常波动可能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此外,各级政府要根据今年粮食及其他主要食品价格变化情况,适时、适当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标准,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