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张家口马铃薯待价而沽

发布时间:2010-06-17

 

      今年以来,菜价不断上扬,马铃薯的价格也节节攀升创出了历史新高。对于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和丰富经验技术的张家口市许多地方农民来说,大力发展马铃薯不是难事,看到马铃薯价格飞涨,农民们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但由于在市场把握和风险预期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在农民热情高涨种植的背后,究竟潜伏多少风险?很多农民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近日,市区零售马铃薯的价格一度达到了5元每公斤,甚至比西瓜价格都高。买一个大一点的马铃薯就要2元多,这是之前从没出现过的高价。

    这几天正是抢种庄稼的时节,村民几乎都在地里干活,村里看不到几个人。

    “有两个马铃薯种植大户一会就赶过来了。”打了几个电话后,东狮子沟村党支部书记牛荣总算找到了几个村民。他说,马铃薯是这里的传统种植作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对当地人来说,马铃薯既是粮食,也是蔬菜。因为当地气候条件独特,一般每年自产蔬菜只能供应一到两个月,其它时间主要靠马铃薯和腌制菜度日。当然,近些年来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大棚蔬菜和外地错季菜,但对于相对较高的菜价和这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山村来说,要想天天吃到新鲜蔬菜还是不太现实的。马铃薯有多种吃法,炒、煮、烹、炸都可以,切丝、切片、切块甚至打成泥都能入菜。马铃薯也可以加工成粉条,冬天,猪肉酸菜炖粉条是人人爱吃的一道菜。当地人吃莜面离不开马铃薯,山药鱼、莜面饺子、莜面窝窝等等。

    “每年一个人平均下来差不多要吃150公斤马铃薯,几乎一天半公斤。没有马铃薯就没法生活,3天不吃就想得不行。”牛荣说。
    马铃薯的籽种——即马铃薯的块茎,主要来源于市农科院。买来的良种要比当地的品种产量高一倍,可以连续种两年,第三年就得淘汰,更换新种。村民宋立 1982年第一个引进脱毒薯品种,产量翻倍,在当时也是一件新鲜事。之后,村民纷纷使用新品种马铃薯,当地的老品种逐渐被淘汰。

    前几年,村民家家户户种马铃薯,但种的不多,一般够自己吃就可以了。这几年,认识到马铃薯不错的经济效益,才有了种植大户。种马铃薯相比种其他农作物效益高的多。比如种蚕豆,一亩地收获200来公斤,按1公斤4元计算,只有800元,除去成本就没多少了,和种马铃薯每亩的收入要差出一大截。

    “忙活了几天,总算把马铃薯都种上了。这几天在种别的庄稼。”接到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后,宋飞骑着摩托赶了回来。

    前几年宋飞种过几年甜菜,那时每年也种1到2亩马铃薯,主要用于自己食用。后来,因为甜菜利润不高,他就改种了15亩马铃薯,结果秋天每公斤卖到了1元,卖了个好价钱,尝到了甜头。去年,每公斤卖到了1.2元,种的面积也多,收入就更高了。

    去年宋飞种了20亩马铃薯,今年增加到了30亩。他自己家有10亩地,又从其他村民手里转包了20亩。他说,东狮子沟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坡地多为颗粒状土壤,特别适宜种植马铃薯,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极佳。如果雨水充沛的话,产量相对要高一些,雨水少一些的话,产量要低一些,但涝旱对马铃薯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正常年景马铃薯的产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这里的马铃薯最高亩产可以达到2500公斤,少的也可达到1500公斤。每年5月20日前后开始播种,9 月中旬开始收获。收获一亩马铃薯,需要4个人整整干一天。去年宋飞的20亩马铃薯产了4万公斤,每亩2000公斤。宋飞种的马铃薯最大个的达到了1.4公斤。

    每亩马铃薯的成本包括化肥150元,加上籽种、人工、农药等费用,大约700元。去年,宋飞的马铃薯是按每公斤1.2元的价格出售的,每亩收入2400 元,纯收入达1700元。

    今年春,马铃薯的收购价1公斤涨到了2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既然市场这么好,宋飞决定明年大幅度地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

    200亩马铃薯可不是个小数字,宋飞担心技术跟不上:“到时候要是有技术员来指导指导就好了。”技术上的担忧尚能克服,而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市场的把握,宋飞好像并没有显现出太多担心。

    据牛荣讲,从秋天收获马铃薯开始,到下一年收获马铃薯为止,当地人天天都要吃马铃薯,期间没有间断。

    间隔这么长的时间,马铃薯的保存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但当地人自有办法,传统的保存办法简单实用,效果非常好。说其简单,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这门保存技术,一点也不稀罕。保存技术其实也不复杂,当地村民都是借助地理优势,选择坡地挖地窖存储马铃薯。好的地窖温度、湿度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的范围之内,能保证马铃薯不生芽,不腐烂,不变质。

    在东狮子沟村,几乎每家都有储存马铃薯的地窖,有的人家还不只一个。

    宋立也是个马铃薯种植大户,今年种了20亩马铃薯。他家的地窖位于院子的西墙根,地窖口不到一人高,站到洞口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一股凉气。从这里慢慢走下去,里面豁然开朗,高度将近2米,往南是一个分窖,有几米深。往西是主窖,有二十多米深,里面还有好几袋马铃薯,是宋立自家留着吃的。宋立说,一般人家的地窖没有这么大,他的这个地窖是村民们二十多年前挖的,这些年一直归他使用。此外,他家院里还有一个和这个大小差不多的地窖。

    这样的地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成本的“保鲜库”。一个这么大的地窖可以储存2.5万公斤马铃薯,对宋立这样的种植大户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有此便利条件,宋立每年秋收后就不急着把马铃薯卖出去,而是全部封存起来,直到第二年春季才出售,自然能卖个好价钱。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