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小麦收购新标准

发布时间:2008-04-14

国家粮食局2008年1月15日发布公告,新修订的《小麦》 国家标准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月1日批准发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编 号:GB1351-2008《小麦》)。公告称,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粮食经营者及检验机构应严格遵照执行。
国家粮食局1月7日发出“关于实施新《小麦》国家标准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小麦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该小麦国家标准, 在粮食收购工作中切实做到依质论价。各小麦收购点要在显著位置公布新标准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的质价标准,将各品种小麦的收购价格上榜,质量指标上墙, 标准样品上台,让农民明白售粮。
新标准使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
  去年下半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对1999版《小麦》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即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使用硬度仪检验小麦 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二是对小麦分类进行了简化,新标准中小麦分类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及混合小麦,由原来的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 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取消了原按冬、春季节播种的分 类。
三是适当放宽了中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制,由原来的6%调整为8%,与国际标准一致。
四是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规定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小麦的品种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时间等,以便于小麦产品的溯源。
修订的理由是,实行小麦分类的仪器化检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感官检验带来的人为偏差,能够确保小麦收购验质的客观公正,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小麦硬度 指数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小麦的内在品质。目前,国内不同硬度的小麦混杂现象普遍,品质均一性差,不能正确反映小麦的真实品质,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科 学合理的硬度测定方法,对于指导小麦的生产、分类储存和加工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对各地进行了培训, 对2008年夏粮收购实施新标准做了全面部署和准备。
怎样生产标准麦?生长阶段要“三防”
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大半年的时间,要跨越整个冬季、春季,夏初进入收获季节。在小麦生长的不同季节、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不同的自然灾害。因此,防 灾减灾,保证小麦品质,对于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农户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做到“三防”:
一防低温冻害。小麦生长初期要经过冬季低温雨雪天气。适度的低温雨雪,对于冻死害虫、疏松土壤、增加天然养分、增强小麦抗寒性,非常有益。但持续低 温,则成为灾害,要采取不同的抗灾措施。西南、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雨雪冻害后的生产恢复,主要是做好排水降渍;西北、黄淮南部麦区重点是增温保墒,促苗的 升级转化。
二防病虫草害。病虫草害不但造成减产,而且品质下降,如病粒超标,就要扣价甚至不能收购。因此,防治病虫害是增产增收关键。特别是南方麦田湿度较大, 小麦病虫害和麦田杂草及渍害常常发生。要制定防控预案,搞好预测预报,加强统治统防。
三防后期灾害。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大风倒伏、干热风、烂场雨危害最大。干热风使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要 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加深耕作层,选择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使用抗旱剂拌种,搞好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临近收获,也是阴雨比较多的季节。雨水排除不及时,不仅使小麦受渍减产,而且品质下降。收割或脱粒不及时,可能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在此时期, 除了做好清沟排渍外,要注意适时收割,尽量机收。人工收割无论用石磙还是用机械脱粒,都将造成破损粒,造成“不完善粒”。不完善粒超过标准,就要扣价。
怎样卖个好价钱?收获阶段要“三分”
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公布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2008年在稻谷、小麦主产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 策,其中,每斤白小麦由0.72元提高到0.75元;红小麦和混合麦分别由0.69元提高到0.70元。3月27日,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宣布,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每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77元、0.72元、 0.72元,比2007年分别提高5分、3分、3分。
按新小麦标准执行最低收购价,麦农的收益会有很大差异。不同的麦子每市斤相差0.05 元。因此,要想小麦卖个好价钱,在收获阶段和收购阶段都要做到“三分”:收获阶段,农户要分品种收割,分品种储存,分品种出售。收购阶段,粮食部门要分品 种收购,分仓存放,分品种销售。农民辛苦大半年生产出来的小麦,能否最大限度地卖个好价钱,粮食收购企业分品种、分品质、分等收购是关键。白小麦比红小 麦、混合小麦每市斤收购价高0.05元,同品种的每个等级又差0.02元。收购人员的任何疏忽,就会导致农民得不到应得的收益。
河南延津县自 1998年开始推广优质小麦。由于当时强麦期货尚未推出,没有一个公认的优质小麦检测标准,生产出来的优质小麦没有分收、分储、分销,优质小麦很难卖出好 价格。借助强麦期货标准,优质小麦销售价格大幅提高,每斤优质强筋小麦高出普通小麦0.15~0.20元,购销企业上门抢购。农民积极性高涨,1998年 延津仅推广了几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现在已达到了60多万亩。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上市5年来,强麦期货成交量累计达18亿吨,交易额33495亿元。 2007年,强麦期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增幅分别达166%和199%,位居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排名第7位。
与期货市场相反的是,近年粮食系统执行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数量在减少,虽然与多渠道进入收购市场有关,更与所执行的老的收购标准有关系。我们希 望,新标准的执行,会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寄山)

国家粮食局2008年1月15日发布公告,新修订的《

小麦

》 国家标准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月1日批准发布,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编 号:GB1351-2008《小麦》)。公告称,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粮食经营者及检验机构应严格遵照执行。


  国家粮食局1月7日发出“关于实施新《小麦》国家标准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小麦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该小麦国家标准, 在粮食收购工作中切实做到依质论价。各小麦收购点要在显著位置公布新标准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的质价标准,将各品种小麦的收购价格上榜,质量指标上墙, 标准样品上台,让农民明白售粮。


  

新标准使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

  去年下半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对1999版《小麦》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即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使用硬度仪检验小麦 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二是对小麦分类进行了简化,新标准中小麦分类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及混合小麦,由原来的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 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取消了原按冬、春季节播种的分 类。


  三是适当放宽了中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制,由原来的6%调整为8%,与国际标准一致。


  四是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规定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小麦的品种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时间等,以便于小麦产品的溯源。


  修订的理由是,实行小麦分类的仪器化检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感官检验带来的人为偏差,能够确保小麦收购验质的客观公正,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小麦硬度 指数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小麦的内在品质。目前,国内不同硬度的小麦混杂现象普遍,品质均一性差,不能正确反映小麦的真实品质,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科 学合理的硬度测定方法,对于指导小麦的生产、分类储存和加工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对各地进行了培训, 对2008年夏粮收购实施新标准做了全面部署和准备。


  

怎样生产标准麦?生长阶段要“三防”

  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大半年的时间,要跨越整个冬季、春季,夏初进入收获季节。在小麦生长的不同季节、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不同的自然灾害。因此,防 灾减灾,保证小麦品质,对于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农户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做到“三防”:


  一防低温冻害。小麦生长初期要经过冬季低温雨雪天气。适度的低温雨雪,对于冻死害虫、疏松土壤、增加天然养分、增强小麦抗寒性,非常有益。但持续低 温,则成为灾害,要采取不同的抗灾措施。西南、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雨雪冻害后的生产恢复,主要是做好排水降渍;西北、黄淮南部麦区重点是增温保墒,促苗的 升级转化。


  二防病虫草害。病虫草害不但造成减产,而且品质下降,如病粒超标,就要扣价甚至不能收购。因此,防治病虫害是增产增收关键。特别是南方麦田湿度较大, 小麦病虫害和麦田杂草及渍害常常发生。要制定防控预案,搞好预测预报,加强统治统防。


  三防后期灾害。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大风倒伏、干热风、烂场雨危害最大。干热风使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要 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加深耕作层,选择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使用抗旱剂拌种,搞好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临近收获,也是阴雨比较多的季节。雨水排除不及时,不仅使小麦受渍减产,而且品质下降。收割或脱粒不及时,可能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在此时期, 除了做好清沟排渍外,要注意适时收割,尽量机收。人工收割无论用石磙还是用机械脱粒,都将造成破损粒,造成“不完善粒”。不完善粒超过标准,就要扣价。


  

怎样卖个好价钱?收获阶段要“三分”

  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公布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2008年在稻谷、小麦主产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 策,其中,每斤白小麦由0.72元提高到0.75元;红小麦和混合麦分别由0.69元提高到0.70元。3月27日,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宣布,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每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77元、0.72元、 0.72元,比2007年分别提高5分、3分、3分。


  按新小麦标准执行最低收购价,麦农的收益会有很大差异。不同的麦子每市斤相差0.05 元。因此,要想小麦卖个好价钱,在收获阶段和收购阶段都要做到“三分”:收获阶段,农户要分品种收割,分品种储存,分品种出售。收购阶段,粮食部门要分品 种收购,分仓存放,分品种销售。农民辛苦大半年生产出来的小麦,能否最大限度地卖个好价钱,粮食收购企业分品种、分品质、分等收购是关键。白小麦比红小 麦、混合小麦每市斤收购价高0.05元,同品种的每个等级又差0.02元。收购人员的任何疏忽,就会导致农民得不到应得的收益。


  河南延津县自 1998年开始推广优质小麦。由于当时强麦期货尚未推出,没有一个公认的优质小麦检测标准,生产出来的优质小麦没有分收、分储、分销,优质小麦很难卖出好 价格。借助强麦期货标准,优质小麦销售价格大幅提高,每斤优质强筋小麦高出普通小麦0.15~0.20元,购销企业上门抢购。农民积极性高涨,1998年 延津仅推广了几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现在已达到了60多万亩。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上市5年来,强麦期货成交量累计达18亿吨,交易额33495亿元。 2007年,强麦期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增幅分别达166%和199%,位居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排名第7位。


  与期货市场相反的是,近年粮食系统执行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数量在减少,虽然与多渠道进入收购市场有关,更与所执行的老的收购标准有关系。我们希 望,新标准的执行,会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的推动力。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标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