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小麦价格上涨的牵动性作用令人担忧

发布时间:2010-08-30


“今年小麦价格不错,俺家1块钱一斤卖的,往年都没今年这么高的收购价,去年也就9毛3、9毛4左右。估计大概还有20%的人家没有卖。那些不急着用钱的人家,觉得这个价位还不够满意,先囤着,预计小麦价格还得往上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中召乡王步群咧着大嘴笑呵呵说,看样子对于这个价格在过去几个月里引起的轩然大波,他并不清楚。

然而,今年小麦的故事,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让加工厂商们无可奈何,让各产粮省领导和专家们讳莫如深的话题。

最令各方领导避之唯恐不及的是:小麦价格走高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

那些不急着用钱的人家,觉得这个价位还不够满意,先囤着,预计小麦价格还得往上涨。

王步群已经年过50,儿女们均已成年离家,剩下二老成年累月料理着一家五口的7亩多地。

今年,他们把家里一半的地都种了小麦,最后收获了3500斤粮食。王步群赶上了小麦价格最好的时候。他在收购价为1块钱时卖出了家里所有的小麦——这个时间点掐得足够精确,让他多少有点自豪。

类似王步群这样的人家,在河南还远不在少数。作为中国粮食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种下的一穗麦子从自己手里倒腾到粮贩手中之后还能跑多远,种粮户们或许并不在意,但这,却影响着整个经济链条上利益相关者们的未来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生存境况,进而推动整个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的风起云涌。

按照往年的惯例,小麦上市后,价格一般从低到高,逐步往上涨。而今年情形显然特殊。一开始就是9毛5,最高涨到1块钱,现在也还有9毛8。

价格高开高走的并不只是在河南,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小麦价格普遍较高,很多地方的开秤价格每斤就达到0.99元,远高于托市价0.94元。

粮食收购院,这个机构并没有它名字听上去那么庞大。它是河南省产粮村里常见的一种私人机构,负责农产品收购商们到来的时候,给他们提供称重、算账等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滑自恩告诉记者,收购小麦手续费大约是5厘一斤。

类似魏庄村这样的大村,一个村就会有四五个交易院,每个交易院里也就一两个人。但对于农民与粮贩之间的故事,以及一年粮食收购价格的变动,他们最清楚。

据滑自恩介绍,在安阳,粮贩一般每天能收购两到三车小麦,每车小麦大约七八千斤。粮贩子从种粮户手里大约平均以9毛7的价格收来,然后以1块钱的价格倒卖给当地的粮管所,赚取三分钱的差价。

去年冬天下雪太猛,以及今年播种太早等原因,小麦发芽率低,今年粮食减产了大概20%,小麦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南北主产区多个省份受灾,早在4月份,农科院就开始对外预警粮食减产和粮价上涨。然而,最终导致粮价暴涨的因素却极为复杂。

粮食减产,今年国内外收购渠道的增多,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导致农民对于小麦价格心理预期增加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今年小麦价格一步到位。”

加工企业对于成本增加虽然叫苦不迭,却不敢贸然采取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举动。

当记者问及会否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时,王步群断然否认了记者的这种假设。如今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在涨,蔬菜水果涨价更多,种小麦即使收成再好、价格再高,也远远没有种水果、蔬菜来得划算。

作为利益链条中的一部分,王步群不小心说中了要害。去年以来,小麦、蔬菜、油、糯米、糖等相关农产品价格纷纷上扬,小麦或许还只能算是涨价大军中较为平和的一员。商务局数据显示,仅8月16日 至22日,57种主要农产品中,价格上涨的就有39种,占68.4%。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小麦出库难,已经使得一些竞价交易会几乎形同虚设。

8月25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上,小麦销售再次遇冷,验证了上述说法。公开数据显示,本次交易会原计划交易小麦146.52万吨,实际成交却仅为13.79万吨,成交率仅9.41%。

像这样的年头里,除了有着强大国家作为后盾的中粮、中储粮等企业能够维持相应收益之外,或许没有哪个环节能轻松面对粮价的凶猛。

小麦的利益链条之中,种粮户、粮贩、中储粮等收购方、下游面粉加工厂和食品深加工企业,各种环节和角色之间一直保持相当微妙的关系。

对于粮价上涨,种粮户们自然理直气壮欣然接纳,甚至直言粮食价格涨势不如种菜来得划算;粮贩往往夹在市场波动之中寻求平衡,艰难过后落下毁誉参半的名声;中储粮有着国家托市收购的优惠政策,本应成为稳定粮价的支柱企业,却因其企业身份而角色尴尬;各种加工企业对于成本增加虽然叫苦不迭,却为了市场占有率而谨小慎微,都不敢贸然采取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举动。

然而市场情形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些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业内人士介绍,小麦涨价从2009年9、10月份就已经开始,面粉厂的原材料压力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涨价大军席卷而来,对面粉厂以及思念、国华、白象、三全等类似农产品深加工厂商带来的威胁日渐深重。

“大厂屯麦备产,中厂开工不足,小厂面临停产”是面粉加工企业目前境况的最好注解。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面粉股份合作公司的总经理马恒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光小麦涨了,电费也涨了。现在每吨小麦的成本已经提高了近300元,每个月的电费也涨了1000多元,加上每个月每个人1300元的人员工资,今年还没看见利润呢。”

而在面粉厂的下游,一群中小方便面厂商们,早已被水涨船高的面粉价格逼得奄奄一息。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明向记者坦承:“行业性亏损已经来临。”

对于思念、三全等类似厂商而言,此轮农产品涨价的压力更让他们有苦难言。据了解,对他们来说,原材料涨价最为严重的甚至还不是面粉,而是糖、糯米、蔬菜等其他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的涨价幅度远在面粉之上。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