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农民不种粮 粮食安全何从谈起

发布时间:2010-09-01

  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中国的粮价会不会持续上涨?会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不少专家都认为中国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对于这个观点我始终保持警惕。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凸现。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今年的“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些年来,粮食生产还有一个规律,即:上去比较困难,而下来比较容易,下来以后要上去又比较难。2003年和1998年粮食产量最高时比,全国减少了近1700亿斤,曾经一度全国粮食告急。这个“告急”难道不是潜伏着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6号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时指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水土资源约束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力不强,种粮比较收益长期偏低等五大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应思考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粮食生产不像生猪生产,当农户不再养猪,反而催生了养猪大户,从而形成了规模效益。而粮食生产很难形成养猪那样的规模效益,这是我国土地分配制度决定的。目前分摊耕地都是按每个家庭的人头计算的,显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要农民放弃土地,他们有所顾虑,他们认为有几亩田还是心里踏实,饿不倒人。所以,他们宁可撂荒,也不愿把土地让给别人。当种粮能赚钱时,他们显然舍不得撂荒,当种粮亏损时,他们就会只种自己吃的一点田,其它的耕地就荒废掉。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曾做了一个专题《四川农田撂荒调查:粮价上涨种地反倒赔钱》,在镜头里我们看到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黄角湾村70岁的李均华老人,家里的一片地长满了荒草,老人说,两个儿子都觉得种地不划算,所以到外省打工去了,土地撂荒了 6年,家里的农具现在已经长满铁锈。4亩半耕地都撂荒了6年。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彭国华说:“根据我们对全县撂荒耕地进行了调查,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全县的撂荒耕地3.2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的总面积7.8%。”四川本身就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而武胜县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可这个县居然有3万多亩的耕地被撂荒。土地撂荒现象不是武胜县一个地方,其它地方也有。

尽管国家提高了种粮补贴的额度,提高了粮食价格,但提高的速度还赶不上生产成本的涨价速度。有数据表明,最近25年,“种子”价格暴涨了数十倍,肥料、农药、柴油、除草剂等都是如此。可是商品粮价格只涨了6倍左右。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早在1994年他就写了一篇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他说,中国将出现2.07亿吨至3.69亿吨的谷物缺口(指在20年后),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谷物总出口量(2亿吨)的1至2倍。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假设他的话成立,中国有能力进口那么多粮食吗?答案是中国有这个能力,因为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而问题是,谁能提供那么多粮食?也就是布朗提出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

要保证中国粮食不出问题,还是要从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入手,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另一方面还要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还要协调好各个市场,调控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的价格,使农民种田不再亏损。农民种粮只要有薄利,他们也舍不得土地撂荒。所以说,千万不能等到农民种田连薄利都没有,而大量撂荒土地时再来补救。

今天,中国开始进口粮食了,布朗所说中国的粮食问题是技术问题,其实根本不是,而是粮价问题,种粮能不能养家糊口和赚钱的问题,我比较赞同张五常说的:“只要粮价足够高,在公路上都可以种出大米。”当种粮亏损,农民就会少投入、少收成,甚至只种自己吃的,这样土地撂荒的越来越多,如果这种现象继续蔓延下去,中国粮食安全就难说不出问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