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河南面粉产业遭遇“十面埋伏”

发布时间:2010-09-03

    河南面业在发展中遭遇的“十面埋伏”:

问题一:面粉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太低。

问题二:低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已经成为营销的一把利器,很多企业没有市场战略和价格战略,都想用简单的价格战来占领竞争对手的市场。但价格战可以克敌,更会伤己。

问题三:精深加工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弱。

问题四: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有影响力的品牌,缺少龙头带动作用。

问题五:资金和原粮供应不足。小麦原粮现在的托市拍卖存在出库难、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尤其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收不到小麦而被迫停工。

问题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是发展的主要障碍。

问题七:外来大型企业的冲击,使本来就没有形成规模的本地面粉企业岌岌可危。

问题八:非标准化的小麦种植,造成原料质量的不标准,影响面粉质量的稳定。

问题九:小麦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麸皮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小麦胚芽的利用进展也不大。

问题十:对于面粉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屈凌波,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安全的研究。屈凌波直言,“河南的制粉是个不赚钱的行业!很多面粉企业也就靠卖麸皮挣那可怜的一点钱。”

据了解,河南省小麦产业以普通面粉为主,专用面粉只占15%。加工普通面粉一吨的利润只有70元,而生产高档面包或烩面专用面粉一吨的利润达 350元以上,是普通面粉利润的5倍,然而河南省大多数企业是以生产普通面粉为主的。也就是说,小麦第一大省花费很大成本打造了小麦产业,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小麦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原料商品大量外运,忽视了高成长性行业的投入和打造。

不仅仅是面粉,河南省面食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省低档方便面和挂面的比例竟然高达70%和80%,价格和利润相应也较低,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名牌,大部分也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位于高端市场的香港“湾仔码头”和“龙凤”,一袋速冻水饺和元宵的价格是河南省同类产品的三四倍。

在屈凌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的面业从产品结构上存在着“七多七少”:原料品种生产多、加工品种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原字号的多、精深加工的少;普通品种多、特殊品种少;一般品牌多、名优品牌少;附加值低的多、附加值高的少。

这和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晓真关于河南面粉业低质量、低价格、低成本的“三低”表述何其相像。

屈凌波说,要改变这“七多七少”的局面,就要拉长小麦产品的链条,做大河南的主食品工业。这也是破解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四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主食品业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是一个民生工程,只要把食品工业做好了,就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和老百姓都有钱可赚。

2010年4月23日,世界500强企业丰益国际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落户;2009年8月,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5 亿元,上马日处理小麦2000吨及20万吨收储仓容项目;在豫东周口市,号称国内最大的小麦加工生产商五得利面粉集团投资了日处理小麦2000吨的项目;邻近周口,中粮集团在漯河通过收购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据点”……

面对外来企业的四面围剿,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认为, “外资来了,担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竞争面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以科学的眼光与理性的心理判断河南面粉业形势,并不是外资来了就一定能做好。在河南,也有外资没做好方便面食品的案例,关键还是企业练好内功,寻求好自己的定位。”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股外来的冲击波对河南企业并非坏事,他们希望河南面粉企业能借助这股冲击波,涤荡自己的观念,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得到根本的提升。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河南的面粉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挑战,正全力突围。

美国的面粉企业仅有195家,规模最大的前四家面粉公司的生产能力占该国总生产能力的63%;法国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0%,最大的三家面粉集团公司所生产的面包粉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4%;日本前四大面粉加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6%。而河南的粮食加工企业的主力是民营企业,甚至是个体作坊,长期处于小、散、乱、弱的状态。河南作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生产基地,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虽然均居全国首位,但河南面粉业的集团化、品牌化道路将如何走,尚需各方深思。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华星粉业集团总经理李梅香坦言,面对挑战,我们的面粉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粮食的深加工。华星粉业集团依托自己的研究院,推出了华星多维高硒粉、学生专用粉、手擀面、华星小麦胚芽等新产品,从市场反映来看,效果很不错。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说,“我们2009年使用5万吨面粉,80%来自省内的制粉企业,直接为面粉企业带来1.5亿元的销售额。”但他遗憾地说,现在他们有些高端产品所需的面粉,本地企业却供给不了。他真诚希望面粉企业能生产出更好的符合速冻行业的专用粉,拉长河南面业产业链条,带动河南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