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海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防控实验取得成功

发布时间:2010-11-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主要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典型症状为稻株矮缩,叶色深绿,上部叶的部分叶面皱折,基节部有倒生 须根及高节位分枝,茎秆表面有条形瘤状突起。禾苗感染该病后尚无药可治,因而被称为水稻“非典”,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感染 也将造成10%到30%的损失。

      近几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在海南有流传蔓延趋势。为做好该病害防控工作,确保海南粮食安全生产,海南省植保植检站与华南农业大学病毒研究室合作,从2002年开始对该病害在海南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及防控技术措施进行研究。   

      今年7至10月,在初步摸清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海南植保站组织专家制定防控技术措施,并在该病害多年发生地点琼中县长征镇老铺新村村脚洋开展试验示范。通过“及早治虫防病和提高水稻免疫能力”等技术措施,对该病进行防控,取得明显效果。

      日前,海南省植保植检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病毒研究室专家与省内专家到琼中县试验现场对防控结果进行调查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一致认为海南开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试验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数据可靠,平均效果达71.3%,防效明显,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