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需报告数据利多提振豆粕市场
受供需报告数据利多提振,美豆类延续上行震荡。不过,考虑到阿根廷产区潜在降雨机会、出口需求放缓及基金抛售商品头寸,交易商在豆类期价触及数年高点后谨慎获利了结,市场回吐盘初大部涨幅。随着春季巴西、阿根廷两国收获大豆,出口需求一般会转向南美市场。当前,南美天气市不确定性仍是支撑豆类市场主要因素。若缺乏进一步新利多消息提振,美豆类仍有整理震荡走势。
南美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称,阿根廷本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下滑15%至4700万吨,因干旱天气损及作物。这是交易所对本年度大豆作物的首次预估。交易所在每周报告中写道,谷物种植带北部和西部地区仍面临缺雨的风险。报告补充称,降雨令阿根廷北方各省的旱情有所缓解,但主要作物种植带一些地区仍面临土壤干涸的问题。
国内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测,2010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80万公顷,较上年减少39万公顷,减幅4.2%.预计2010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为1520万吨,较上年增加22万吨,增幅1.5%。当前国储库存和港口库存合计近1300万,国内豆类基本面存在库存压力偏大,且国家调控政策持续影响。大豆流拍屡次不改,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拍卖价格偏高且陈豆出油率低,大豆加工企业竞拍积极性小;另一方面,市场心理可能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预计对于豆粕走势有一定负面影响。
到1月11日,产区油用大豆收购均价3700-3880元/吨;销区食用大豆销售均价4300-4500元/吨;港口大豆分销价格成交集中在4250-4350元。近期由于下游产品豆粕、豆油涨幅提高,压榨利润有所好好转,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上涨20-40元/吨,而临近年关,在收购价格提高的情况下,农户的惜售情绪有所缓和,收购量逐步放大,不过整体来看,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的清单局面仍旧限制油厂的采购热情,市场仍旧处于观望情绪笼罩之中,难有明显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