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早稻市场仍关注天气及新稻收购市场因素

发布时间:2011-06-30

    周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市场收盘下跌,未能延续周二的反弹行情。大盘无力坚守周二的反弹行情,盘中主力合约一度跌至6月10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全球大米供应充足,空头抛售。
  
    美国农业部将于周四发布播种面积和季度库存数据,市场人气谨慎。阿肯色州农场局表示,政府的报告将显示具体有多少耕地受到洪涝的破坏。今年1月1日到6月17日期间泰国大米出口量可能达到58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70万吨增长57%。他表示,泰国每月出口约100万吨大米,其中包括了30万吨蒸谷米。他表示,今年一月到六月期间泰国大米出口总量可能达到620万吨。

    国内早稻主力1109合约自5月底的高位下跌至今,累计跌幅约3.5%,而持仓量从5月底最高约14万手减至6月底的7.4万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早稻主产区旱情得到缓解,虽然之后又旱涝急转,但是对早稻影响不大。

    预计在7月中旬新早稻正式收割前,天气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前期旱情和洪涝对主产区早稻生长的实际影响可能小于预期,早稻期价继续下跌。据近期早稻考察团反馈的信息,干旱与降雨对主产区江西、湖南早稻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原因是,一方面前期旱情较重的地区主要在湖南、湖北,而江西的旱情并不十分严重,而之后的持续降雨并未使江西出现洪涝,江西早稻基本没受影响,长势好于去年。另一方面前期旱情较重的湖南、湖北地区,旱情主要集中在偏僻的山区,洪涝主要发生在低洼地带和沿河、沿湖地区,而这些地区稻田面积有限,总产量占比较小,加上湖北主要种植中晚稻,旱涝急转并未对湖南、湖北稻谷生产形成太大冲击。

    现阶段南方早稻已全部进入扬花灌浆期,此阶段若日平均气温<=18℃连续3天以上,则会对灌浆结实会产生影响,若持续低温与干风,则可能导致茎叶干枯,粒重明显下降,而一旦气温高于35℃时,高温干燥逼熟,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会下降。可见,在7月中下旬新早稻上市之前,倘若气温变化明显,将对早稻单产和质量产生影响。

    截至6月底,距离2011年新早稻收割上市还有大概两周时间,离集中上市还有1个月左右。

    到7月中旬,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将从天气转移至市场收购上。而关于新稻收购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是2011年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低,这将令采购主体对早稻的收购趋于谨慎。在短期资金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粮食企业收购风险较大,一旦高位收购而库存无法消化,那么对于稻米加工企业而言将面临较大风险。另一方面,从去年10月份起,政府开始拍卖2008年和2009收储的临时早籼稻储备,目前基本拍完,国家大型粮企有补库需求,但当前现货收购价格处于高位,因此在早稻上市初期进行补库的可能性降低。由于早稻主产区旱涝急转,加之夏季稻米消费淡季来临以及预期企业收购积极性不高,预计早稻期价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中,空头操作思路。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期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