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余江农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余江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近日,笔者走访该县的村村落落,只见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农业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从“散户种养”到“一乡一业”
近日,笔者来到余江县洪湖乡郑家村,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桔林绿意盎然。村民郑早开告诉笔者,近年来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桔树,去年种植面积达到300余亩,产量达750吨,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300元,该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桔子村。据了解,像郑家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新村,正在该县不断涌现。
余江县是个农业县,过去农民在致力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存在单兵作战、散户种养的现象,由于产业规模小,农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紧紧围绕优质粮食、特色水果、优质蔬菜、草食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牵头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设一批区域化、特色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目前全县涌现出优质水稻、生猪、花生、蔬菜、土鸡、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基地30多个,年创产值11亿元。
从“提篮叫卖”到“抱团致富”
9月7日,家住余江县洪湖乡曾家村的生猪养殖户曾早魁脸上笑开了花:“一纸合同书让我成了‘甩手大掌柜’,自加入养猪专业合作社以来,购种、饲料、防疫、销售全部由合作社代办,我操心的事越来越少,挣钱却越来越多了。”其实,曾早魁只是余江县农民加入合作社后获益的一个代表。
如何将农副产品的产量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近年来,余江县改变“提篮叫卖”的小农意识,坚持把农民抱团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从而使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入社农户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1400多元。
从“粗放经营”到“科技支撑”
今年早稻收割时,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到余江县对平定万亩示范片进行现场实产测定。查产结果表明,今年试验田早稻亩产量均比以往增加了100公斤以上。农田位于万亩示范片区域内的邓埠水稻原种场职工吴龙彩大发感慨:“我种了25年的水稻,从来没得过这么高的产量,最高时也就400公斤左右,今年用了科学种田的方法,早稻亩产量提高了150多公斤,看来种田不得不相信科学。”
近年来,余江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创办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村为动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县已建成省、市级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区5个,形成无公害蔬菜、草鸡等科技基地8个,他们纷纷发挥自身优势,以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无偿向其他农民传授种养技术,带动周边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鹰潭市农业局科教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