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扫描
中国气象报记者 毛翠辉 通讯员 张晶 郭树军 侯庆奎
十月,大地飞歌,金灿灿的收获挂满枝头。今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940万吨,比去年增加37万吨,实现连续6年增产。从1949年的469.51万吨到2009年的2940万吨,6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不了”的跨越。 一部农业发展史,一曲气象科技歌。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气象部门如何担负起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新使命,为高效、精准农业提供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河北省气象部门努力探索,用行动作答。 “探索一种模式,走出一条路子来” 伴随着新中国农业的长足发展,农业气象服务也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历程。农业气象服务的手段有专题服务材料、网络终端、短信服务以及电视、电台、“12121”自动答询等,通过上述手段定时发布天气预报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并通过预报预警短信平台给各乡镇主要领导及农村气象信息员不定时地发送气象信息,指导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 然而,随着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等农业产业的兴起和种植业、林果业等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更多、更具体的要求,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以常规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为主,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预报服务产品几乎没有;各类气象信息还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广大农民难以及时利用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指导生产生活。尤其是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客观指导多、基层服务少,上网信息多、加工处理少,领导参阅多、农民使用少的“三多三少”状况,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于是,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思路便在河北省气象局决策者脑海中形成。示范县建设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以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特色、高产、高效农业为重点,兼顾传统的粮、棉、油产业,通过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及调研活动,加强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与涉农部门、学院、科研所的合作,建立气象部门与农户的信息互动机制,增强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能力,提升农业趋利避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我们就是要通过示范县建设,探索一种农业气象服务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路子来。”河北省气象局局长姚学祥告诉记者,“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在于以示范县建设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建立一套减灾与农业服务综合业务系统,进而在全省推广铺开,提升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能力。”目前,随着《河北省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方案》的出台和示范县建设的展开,河北省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步入了探索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气象服务的核心在于针对性、精细化” “我们不仅要提供风力大小预报,还要告诉农民风向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对设施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告诉农民如何防范;冷空气来临,我们不仅要预报降温幅度,还要告诉农民如何防范农业冻害等。精细化、针对性,是农业气象服务的精髓,是我们进行示范县建设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守保如是说。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满城县气象局完成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查,绘制了全县11个乡的种植结构图,从而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同时,保定市气象局公共服务室组织人员,开发制作了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农户的《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大田作物周年服务方案》《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特色作物周年服务方案》《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手册》,并初步实现业务化。 如方案详列:“一月份,主要节气:小寒、大寒。主要作物生长期:1月上旬,黄瓜播种期、葡萄休眠期、蟠桃升温催芽期、西红柿幼苗期……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及措施:阴天、降雪、连阴、持续低温、干冷多风。阴天、降雪,黄瓜播种期影响:床温低,种子出土慢,出苗不整齐,甚至烂种;应对措施:炉火加温或应用电热温床……管理重点:蟠桃:升温催芽期:铺地膜,升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黄瓜猝倒病;防治方法:床土消毒;苗床发病初喷药:72.2%普力克水剂,15%恶霜灵水剂,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粉剂……” 而这一逐步业务化的精细化服务方案,既有气象部门的努力,更有农业部门的支持。鉴于农业气象服务发展需要,保定市气象局与河北农业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保定市农业灾害防御联盟”,并建立了由省、市农气专家和农林、植保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将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就农业生产及灾害防御等问题进行会商,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决策建议,定期到各示范村进行现场指导,接受群众咨询,指导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的日常工作和发展。 “农业气象服务的目的在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 “农业是比较脆弱的产业,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场大风、一次降温都可能造成农业较大损失。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精细化气象服务,在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同时,建立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农民更加有效地获取气象信息,规避气象灾害。”在6月12日满城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启动仪式上,满城县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满城县县长刘峰强调。 10月27日上午,满城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并由河北省农业综合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文,部署安装农村“大喇叭”事宜。 10月30日上午,记者在满城县采访,恰逢于家庄乡“大喇叭”发放、安装现场会。简短现场会后是安装培训,郭村、郎村等7个村的村委会主任等人员参加现场培训。随着于家庄乡7个村“大喇叭”的安装,满城县11个乡183个村全部有了“大喇叭”预警系统。该乡五里铺村村委会主任黄伟告诉记者,“大喇叭”是政府和气象部门为农村防灾减灾办的一件大好事,农民特别盼望。 11月2日,河北省第一个乡村气象服务站在满城县白龙乡挂牌。近期,由河北省气象局拨专款将在满城县11个乡镇建立乡村气象服务站,配备安装计算机和宽带网。乡村气象服务站的职能是:组织气象灾害防御,灾情收集和信息反馈,对气象信息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此外,还选取22个示范村、10个重点村、3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天气预报、预警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网络终端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在农村的全覆盖,使农民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气象信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 “农业气象综合示范县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有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既是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地,又是气象科普示范园;既需要气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满城县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总设计师”、保定市气象局局长刘玉虎说,“通过示范县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的触角延伸了,并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协调联动的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目前,由保定市气象局科技人员编写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农村工作手册》《常用气象与农业知识100问》《呵护气候》四本气象科普进农村丛书送到了广大农户手中,学科技用科技、防灾减灾的热潮在满城县村村户户兴起。满城县政协副主席李保章说,“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建设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惠农工程”。 (责任编辑:颜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