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齐聚郑州

发布时间:2009-11-10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粮价近年来出现大幅波动,同时,国内也经历了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是如何牢牢掌控粮食安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充分保障居民粮食供应的呢?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下简称FAO)、亚太地区食品流通机构联合会和国家粮食局联合主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承办的全球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国际研讨会”昨日在郑州未来大厦开幕,来自FAO以及印度、韩国等全球13个国家的粮食官员齐聚郑州,就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物流等问题,向中国国家粮食局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取经”。

  批发市场掌控半壁江山

  “在从2006年到现在的3年时间内,我国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竞价交易成交的粮食达到1.48亿吨。2008年,我国各类粮食批发市场的成交总量达到1.6亿吨,占全年社会粮食商品流通量的60%左右。全国各大粮食批发市场,在配置粮食市场资源、保障粮油供应、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我国的粮食批发市场在我国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来自国家粮食局的权威官员,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向前来“取经”的全球粮食官员,披露了我国牢控粮食安全的措施。

  据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介绍,从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第一个规范性的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至今,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骨干组成部分,承担了满足城市口粮供应、促进粮食产销衔接、组织大宗粮食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等重要任务。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部分产销区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建了全国粮食交易平台,也就是承担粮食竞价拍卖的平台。

  据介绍,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亿公斤,在市场上流通的粮食超过2500亿公斤,而国家通过各级粮食批发市场销售的粮食占到粮食流通总量的一半以上。

  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各类粮食批发市场553家,投资主体有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多种体制。

  国家牢控粮食安全

  据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赵素丽介绍,从2006年年底开始,国家搭建了全国统一的竞价交易系统,承担国家政策粮食的竞价交易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了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主会场,共有全国23家粮食批发市场联网、覆盖范围达到全国26个省市区的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按照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有节奏地竞价销售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性粮食,将我国的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

  此外,我国的粮食批发市场还担负了保证我国大中城市口粮安全供应的重要作用。据赵素丽介绍,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了全国25家大中城市的成品粮市场,这些成品粮市场的年成交粮油量大多占该城市居民口粮供应的50%以上,有的占到80%以上。

  国家粮食局通过粮食批发市场,保障了我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和粮食供应的质量安全。据介绍,目前我国成品粮批发市场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测制度,确保了市场内销售粮食的质量安全。

  在突发应急事件中,国家通过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也牢牢掌控了粮食安全。据赵素丽介绍,“近年来,受到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国内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一度出现粮油市场供应紧张,一些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及时锁定粮源、加大销售力度,发挥了粮油供应保障作用”。

  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基地

  “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国外进出口商对接的新型贸易模式,将是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未来粮食贸易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廷喜在昨天的开幕式上表示,河南将依托全国农业大省和全国交通枢纽的优势,努力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基地。

  据了解,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突破500亿公斤,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成为国家的大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这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孙廷喜表示,河南将依托这些优势,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争取培育出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覆盖全省、辐射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地。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