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妙笔倾尽爱民意丹青彩绘富民图——来自巴林左旗设施农业灾年惠农

发布时间:2009-11-13

   2009年春季,是赤峰地区农田大面积播种时节,几场少见的春雨,不禁让人们喜上眉梢。老辈都说“牛马年,好种田”,今年赤峰之春未逢“十年九旱”,只要春末、夏秋之交能有正常年份的雨水,有个好收成是必然的了。然而天公不作美,却遇上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夏秋之旱,众多农田作物绝收,农民收入严重减少。那么,在赤峰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就只能“靠天吃饭,丰年有余,灾年减收”吗?这样的现实能否改变?怎样改变?能改变多少?有多少方法和途径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

    在巴林左旗农牧业局及农村的田间地头,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大旱大灾之年,设施农业不但稳步增收,而且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事实。巴林左旗现在设施农业总占地面积达到2万亩,建成使用的日光温室暖棚约3330个、冷棚约8000个。今年全旗仅设施农业一项,纯收入(保守估算)总计达8000万元以上。而巴林左旗2009年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60万亩、绝收面积3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大风冰雹受灾面积28.4万亩、绝收面积7.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实践证明,1亩大棚收入相当于耕种10亩水浇地、20亩旱坡地,1亩日光温室相当于耕种30亩水浇地、50亩旱坡地。这无疑彰显出这样的启示:设施农业是抗灾减灾的有效手段,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调整种植结构的有效方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载体,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方式,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抵御自然灾害中,设施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更加明确。

    近3年来,巴林左旗党委、政府抓住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机遇,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尤其将2009年定为巴林左旗“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年”,将总体思路定为“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左旗农牧业局则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工作计划和目标。重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设施农业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实施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设施农业产品品牌;以应用“三新”技术为依托,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设施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推动上狠下功夫,在强化技术指导和加强管理上升级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亩均产量和经济效益。

 



    围绕设施农业的计划和目标,巴林左旗制定出了“提质增效年”的专项推进方案,力求推进速度快、效果明显加强。通过旗政府拨出4000万元补贴款、信用社贷款3000多万元,以及自筹、贴息、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等各种措施,投入了超过一个亿的资金,首先破解了资金难题;其次,在实际建设大棚的过程中,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因地制宜地建设日光温室小区、冷棚小区,用亲属之间、邻里之间串联等方式整合土地,破解征地难题;通过聘请农业专职技术员或有资质的农民技术员指导、挂牌服务破解技术难题;在建筑面积1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小区或建筑面积300亩以上的冷棚小区,成立瓜菜菌生产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和扩大经纪人队伍,破解组织、协调、指导菜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难题,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系面广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销售、运输问题,保障产得出、卖得出、运得出,让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作为“提质增效”、“专项推进”中的工作重点,巴林左旗的设施农业建设体现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每个小区以经纪人、种植大户或多户联合体为核心,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茬次安排、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做好“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引进青椒、西红柿、黄瓜、茄子、薄皮甜瓜、无籽西瓜、角瓜新品种,推广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反光幕应用、地热线应用,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技术、嫁接技术、叶面肥施用技术以及营养块生产技术等,同时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并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加强产地标识、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环节的管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证销售渠道畅通,既要延伸产业链条,又要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后劲,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正是由于旗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专项推进、扶持优惠、督察考核等诸多正确决策,巴林左旗设施农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建设势头,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建设施农业综合占地3500亩,已建成的5处冷棚小区超千亩以上的1处,500亩以上的2处,日光温室小区500亩以上的1处。全旗建筑面积5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小区有20处,100亩以上的16处,现有棚室保存率达到100%,棚室入住率、高效利用率达到95%。如今的巴林左旗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蔬菜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引进力度,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加工产量规模化,积极与旗外客商联合,探讨蔬菜生产销售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适合旗内实际经营销售思路,促进蔬菜产品从内销型向外销或出口型转变,让巴林左旗蔬菜产品走向旗外乃至国外大市场。(周利民 陈玉兰)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