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油料供需供应仍然偏紧
发布时间:2012-01-08
从全球主要油料作物产量来看,2011/12年度六大油料产量小幅减少。从分项上来看,棉籽、棕仁核和花生、葵花籽产量出现了一定幅度增长,但油菜籽和大豆产量出现了下降,其中油菜籽产量下降了0.9%,大豆下降1.9%.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算,2011/12年度大豆产量将比前一年度减少约500万吨,减少部分主要来自美国,美国产量将下降为8200万吨,减少约800万吨。而阿根廷大豆由4900万吨增长为5200万吨,而巴西大豆维持在7500万吨左右。而出口方面,巴西2011/12年度出口大豆3800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大豆第一出口国。而且比较美国、巴西两国种植面积和增长潜力,我们虽不能判断巴西是否就此替代美国成为大豆出口第一大国,但我们肯定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出口份额将下降,价格低廉的巴西大豆将越来越多进入世界和中国市场。
今年大豆进口较2010年出现了明显了下降,市场认为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遭遇拐点,今后几年将面临增长疲弱的格局。对此,我们分析后认为此观点有失正确,原因有三:其一、进口同比出现减少,并不能就此断言出现拐点,中国2002年、2004年也出现过进口减少的情况,但近10年总体来说仍是快速增长的格局;其二,2011中国进口在今年出现回落是因为2010年基数较大。2010年,国内相关企业因通胀预期强烈而加大进口力度,导致全年年度进口为5479万吨,较2009年大幅增长近30%.而2012年全年进口在5200万吨左右,虽落后于2010年,但比2009年也有20%的增幅。因此,从数量上来讲中国大豆进口仍然非常旺盛。其三,从成因上来讲,今年以来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且持续时间之久、亏损幅度之大为历史罕见,油厂减少压榨,降低产能,进口大豆囤积在港口,导致港口库存一直处于历史高位,12月库存高达680万吨。随着国内食用油限价制度取消和国内cpi回落,企业压榨利润逐步回升,更多大豆进入贸易和压榨环节,大豆压榨行业需求疲软的格局将得到改善。
明年植物油的供应格局依然延续近期的偏紧格局:美国农业部预计产量将从1.46亿吨增长为1.52亿吨,消费量将从达到1.44亿吨增长为1.50亿吨,同时,库存为0.12亿吨,库存消费继续下降,2011/12年度为创记录新低的8%。全球豆油产量将从4.12千万吨增长到4.30千万吨,消费从4.1千万吨增长到4.31千万吨,但期末库存下降到2.41百万吨,是93/94年度以来的最低库存。07/08年度以来,豆油库存连续下降,造成豆油价格处于高位,主要的原因是生物柴油在全球的推广,特别是大豆主产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大力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豆油进入能源领域,有效的增加了豆油的需求。
2011/2012阿根廷和巴西豆油产量将达到751、71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33万吨、19万吨。而用于制作生物柴油的豆油需求量分别为265万吨、209万吨,分别增长40万吨、9.5万吨。2012年,阿根廷豆油总产量的35%进入生物柴油制造领域;同时阿根廷生物柴油消费近年来偏向国内消费的结构性变化愈发明显,我们预计更多的阿根廷豆油将进入能源行业,导致全球的豆油供给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