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生产
发布时间:2012-02-06
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对外依存度极高,三大食用植物油品种中,豆油和棕榈油高度依赖进口。菜籽油自给率虽然较高,但其产量占国内食用油总产量的比例却很小。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我国需要提高国产食用油自给率,而从作物种植收益和国民对食品质量需求方面考虑,大力发展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生产更符合我国国情。
大豆与玉米、水稻有明显的争地关系,为保证后者供给,国家倾向于保障其种植收益,大豆种植收益提高的难度较大。国家公布的粮食收购政策显示,2011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28元/斤,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为1.00元/斤,大豆最低收购价格为2.00元/斤。以大豆主产省黑龙江省为例,按照该省的一般水平,水稻亩产为800-1000斤,玉米亩产1500斤左右,而大豆亩产只有260斤左右,大豆的种植收益远远低于玉米和粳稻。
与大豆相比,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种植收益提高的空间更大。一方面,部分小品种油料的亩产和出油率都要高于大豆,这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值高于大豆,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政府实施扶助政策。另一方面,部分小品种油料对土质要求较低,适合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种植。
国民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为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对食品的需求正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更健康的食用油品种需求量将逐步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国内调和油和大豆油的占比已经分别从2008年的40.9%和35.3%降至目前的38.4%和31.8%,玉米油、橄榄油等健康油脂和小品种油脂消费占比上升,其中增速最大的是玉米油,已从2008年的2.7%升至目前的接近5%.
在“十二五”期间,出于国内土地资源利用率和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考虑,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调整将更倾向于提高小品种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大豆和棕榈油等对外依赖度较高的油脂品种市场空间将被挤占,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