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稻谷总体质量检测情况汇总
发布时间:2012-03-03
一、中晚籼稻
调查范围为预案收购7省、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广东省,共采集检验样品1576份,样品覆盖8省(区,以下简称省)的93市341县。
8省2011年中晚籼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中等以上比例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其中,河南、湖北质量品质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和整精米率较高;广东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安徽整体质量正常;广西、四川为近年来较低水平,江西、湖南为近年来最低。
8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6.9g,变幅13.1g~36.4g。出糙率平均值77.8%,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8%、47%、16%、5%、2%,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出糙率在75%以上)占91%,为近年来最低。通过优化仪器,整精米率有所提高,平均值61.9%,其中大于等于50%(一等)和44%(三等)的比例分别为96%和91%,各项均为近年来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正常水平。谷外糙米平均值0.3%,超标比例(大于2.0%)约占1%。
各省中晚籼稻质量状况如下:
(一)安徽
采集样品170份,涉及8市25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2.8g~36.4g。出糙率平均值78.2%,变幅72.7%~80.9%。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1%、53%、12%、3%、1%,中等以上的占96%,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1.1,较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变幅40.6%~74.8%;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4%,大于等于44%的占98%,均属正常年景。不完善粒平均值3.9%,为近年来较少水平,变幅0.3%~17.1%。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二)江西
采集样品220份,涉及6市31县(区)。整体质量良好,但为近年来最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5.2g,变幅13.1g~35.6g。出糙率平均值77.5%,变幅63.8%~80.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9%、52%、21%、4%、2%,等外品为2%,中等以上的占92%。整精米率平均值60.3%,变幅18.3%~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86%,大于等于44%的占94%,均为近年来最低。不完善粒平均值4.6%,属正常年景,变幅0.6%~27.9%。平均谷外糙米0.2%,未有超标样品。
(三)河南
采集样品84份,全部来自信阳市,涉及该市的8个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较好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9.3g,变幅22.5g~32.5g。出糙率平均值78.0%,变幅68.1%~83.6%。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别为23%、55%、20%,五等品和等外品分别为1%,中等以上的占98%。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大幅提高,变幅39.3%~74.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3%,大于等于44%的占99%,均较往年明显提高。不完善粒平均值4.2%,与上年持平,变幅0.9%~16.2%。平均谷外糙米0.5%,超标比例5%。
(四)湖北
采集样品276份,涉及15市40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0.2g~33.2g。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67.8%~81.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7%、43%、15%、4%、1%,中等以上的占95%,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2.6%,较往年明显提高,变幅33.1%~76.5%;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平均值3.8%,较上年有所减少,变幅0.1%~26.1%。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3%。
(五)湖南
采集样品350份,涉及14市71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最低。千粒重平均值26.1g,变幅15.8g~33.7g。出糙率平均值77.2%,较正常年景下降约1个百分点,变幅64.7%~81.4%。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3%、43%、19%、8%、4%,等外品占3%,中等以上的占85%,较正常年景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整精米率平均值60.3%,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6.6%~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5%。不完善粒平均值5.4%,为近年来最大,变幅0.2%~38.3%,平均谷外糙米0.2%,超标比例1%。
(六)广东
采集样品94份,涉及16市42县(区)。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千粒重平均值22.5g,变幅16.7g~30.8g。出糙率平均值78.5%,变幅63.9%~82.6%。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8%、36%、12%、2%、无五等品,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9.3%,较上年明显提高,变幅46.0%~77.1%,大于等于50%的占99%。不完善粒平均值4.0%,变幅0.8%~41.0%,中山地区样品不完善粒偏高。平均谷外糙米0.2%,没有超标样品。
(七)广西
采集样品82份,涉及15市33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4.0g,变幅16.5g~34.5g。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73.5%~81.5%。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2%、46%、18%、4%,中等以上的占96%,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整精米率平均值63.6%,较正常年景明显下降,变幅37.3%~74.7%;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5%,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多,变幅1.4%~11.8%。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八)四川
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8市91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8.5g,变幅21.0g~36.3g。出糙率平均值77.6%,变幅57.5%~83.1%。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7%、48%、13%、7%、3%,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88%,为近年来最低。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8.7%~75.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往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少,变幅0.5%~54.1%,德阳、巴中地区部分样品不完善粒偏高。平均谷外糙米0.2%,无超标样品。未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样品。
二、粳稻
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5省共采集检验样品864份,样品覆盖47市的130个县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
5省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中等以上超过95%,一等品比例超过55%,平均整精米率接近70%,不完善粒较低。其中,辽宁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黑龙江、江苏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黑龙江谷外糙米不达标现象仍较严重。吉林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部分地区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小于49%)比例较大。安徽整体质量正常,较上年明显提高。
5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5.8g,变幅18.9g~32.0g。出糙率平均值81.2%,变幅73.1%~86.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56%、30%、10%、3%、1%,中等以上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9.9%,变幅14.8%~81.0%;大于等于61%(一等)的比例为89%,大于等于55%(三等)的比例为96%。不完善粒平均值3.4%,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1%~23.9%,主要为未熟粒。平均谷外糙米1.2%,超标比例18%。
各地区粳稻质量状况如下:
(一)辽宁
采集样品100份,涉及11市17县(区)。整体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平均出糙率和一等品比例均为近年来最高。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8.9g~29.0g。出糙率平均值80.3%,变幅73.1%~84.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46%、30%、17%、6%、1%,中等以上的占93%,其中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8.6%,变幅38.0%~75.3%;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95%。不完善粒平均值3.3%,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7%~12.5%。平均谷外糙米0.3%,超标比例4%。
(二)吉林
采集样品104份,涉及8市25县(区)。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9.1g~29.6g。出糙率平均值80.7%,为近年来最高,变幅75.9%~84.3%;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0%、47%、12%、1%,没有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9%,一等品比例较上两年明显提高。整精米率平均值63.8%,较正常年景下降约4个百分点,变幅31.9%~76.4%;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68%,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82%,分别较正常年景下降约20、15个百分点,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为9%。不完善粒平均值3.6%,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8%~8.7%。平均谷外糙米0.6%,超标比例6%。整精米率较低样品主要集中在长春、白城、松原等地区。
(三)黑龙江
采集样品313份,涉及12市的42个县(区)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较上年略有下降。千粒重平均值25.9g,变幅21.0g~29.4g。出糙率平均值80.2%,变幅75.0%~84.4%;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6%、46%、14%、4%,无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6.7%,变幅51.4%~75.6%;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86%,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9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3%,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变幅0.1%~5.9%。平均谷外糙米2%,超标比例达到33%,较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绥化地区样品的不完善粒较其他地区略高。
(四)江苏
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3市42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超过八成,整精米率为近年来最高。千粒重平均值26.8g,变幅21.5g~32.0g。出糙率平均值82.7%,变幅74.0%~86.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83%、11%、3%、2%、1%,中等以上的占97%。整精米率平均值76.5%,较往年明显提高,变幅61.1%~81.0%。不完善粒平均值5.1%,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2%~23.9%。平均谷外糙米1.1%,超标比例12%。
(五)安徽
采集样品47份,涉及3市4县(区)。整体质量正常,样品全部为中等以上,其中一等品比例超过六成。千粒重平均值27.5g,变幅23.6g~30.9g。出糙率平均值80.7%,变幅77.2%~83.5%;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别为62%、19%、19%。整精米率平均值66.0%,变幅14.8%~77.5%;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77%,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81%,较正常年景明显下降,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占15%,仍主要集中在巢湖地区。不完善粒平均值6.9%,较正常年景略高,变幅1.5%~16.2%。平均谷外糙米0.3%,无超标样品。
调查范围为预案收购7省、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广东省,共采集检验样品1576份,样品覆盖8省(区,以下简称省)的93市341县。
8省2011年中晚籼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中等以上比例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其中,河南、湖北质量品质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和整精米率较高;广东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安徽整体质量正常;广西、四川为近年来较低水平,江西、湖南为近年来最低。
8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6.9g,变幅13.1g~36.4g。出糙率平均值77.8%,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8%、47%、16%、5%、2%,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出糙率在75%以上)占91%,为近年来最低。通过优化仪器,整精米率有所提高,平均值61.9%,其中大于等于50%(一等)和44%(三等)的比例分别为96%和91%,各项均为近年来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正常水平。谷外糙米平均值0.3%,超标比例(大于2.0%)约占1%。
各省中晚籼稻质量状况如下:
(一)安徽
采集样品170份,涉及8市25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2.8g~36.4g。出糙率平均值78.2%,变幅72.7%~80.9%。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1%、53%、12%、3%、1%,中等以上的占96%,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1.1,较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变幅40.6%~74.8%;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4%,大于等于44%的占98%,均属正常年景。不完善粒平均值3.9%,为近年来较少水平,变幅0.3%~17.1%。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二)江西
采集样品220份,涉及6市31县(区)。整体质量良好,但为近年来最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5.2g,变幅13.1g~35.6g。出糙率平均值77.5%,变幅63.8%~80.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9%、52%、21%、4%、2%,等外品为2%,中等以上的占92%。整精米率平均值60.3%,变幅18.3%~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86%,大于等于44%的占94%,均为近年来最低。不完善粒平均值4.6%,属正常年景,变幅0.6%~27.9%。平均谷外糙米0.2%,未有超标样品。
(三)河南
采集样品84份,全部来自信阳市,涉及该市的8个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较好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9.3g,变幅22.5g~32.5g。出糙率平均值78.0%,变幅68.1%~83.6%。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别为23%、55%、20%,五等品和等外品分别为1%,中等以上的占98%。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大幅提高,变幅39.3%~74.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3%,大于等于44%的占99%,均较往年明显提高。不完善粒平均值4.2%,与上年持平,变幅0.9%~16.2%。平均谷外糙米0.5%,超标比例5%。
(四)湖北
采集样品276份,涉及15市40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8.3g,变幅20.2g~33.2g。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67.8%~81.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37%、43%、15%、4%、1%,中等以上的占95%,其中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2.6%,较往年明显提高,变幅33.1%~76.5%;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上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平均值3.8%,较上年有所减少,变幅0.1%~26.1%。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3%。
(五)湖南
采集样品350份,涉及14市71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最低。千粒重平均值26.1g,变幅15.8g~33.7g。出糙率平均值77.2%,较正常年景下降约1个百分点,变幅64.7%~81.4%。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3%、43%、19%、8%、4%,等外品占3%,中等以上的占85%,较正常年景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整精米率平均值60.3%,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6.6%~74.0%;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5%。不完善粒平均值5.4%,为近年来最大,变幅0.2%~38.3%,平均谷外糙米0.2%,超标比例1%。
(六)广东
采集样品94份,涉及16市42县(区)。整体质量较上年略有提高。千粒重平均值22.5g,变幅16.7g~30.8g。出糙率平均值78.5%,变幅63.9%~82.6%。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8%、36%、12%、2%、无五等品,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9.3%,较上年明显提高,变幅46.0%~77.1%,大于等于50%的占99%。不完善粒平均值4.0%,变幅0.8%~41.0%,中山地区样品不完善粒偏高。平均谷外糙米0.2%,没有超标样品。
(七)广西
采集样品82份,涉及15市33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4.0g,变幅16.5g~34.5g。出糙率平均值78.1%,变幅73.5%~81.5%。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2%、46%、18%、4%,中等以上的占96%,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整精米率平均值63.6%,较正常年景明显下降,变幅37.3%~74.7%;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1%,大于等于44%的占95%,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多,变幅1.4%~11.8%。平均谷外糙米0.4%,超标比例1%。
(八)四川
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8市91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千粒重平均值28.5g,变幅21.0g~36.3g。出糙率平均值77.6%,变幅57.5%~83.1%。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7%、48%、13%、7%、3%,等外品占2%,中等以上的占88%,为近年来最低。整精米率平均值62.1%,较往年有所提高,变幅28.7%~75.4%;整精米率大于等于50%的占90%,大于等于44%的占97%,与往年基本持平。不完善粒平均值4.5%,为近年来最少,变幅0.5%~54.1%,德阳、巴中地区部分样品不完善粒偏高。平均谷外糙米0.2%,无超标样品。未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样品。
二、粳稻
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5省共采集检验样品864份,样品覆盖47市的130个县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
5省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中等以上超过95%,一等品比例超过55%,平均整精米率接近70%,不完善粒较低。其中,辽宁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黑龙江、江苏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黑龙江谷外糙米不达标现象仍较严重。吉林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部分地区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小于49%)比例较大。安徽整体质量正常,较上年明显提高。
5省全部样品检测结果为:千粒重平均值25.8g,变幅18.9g~32.0g。出糙率平均值81.2%,变幅73.1%~86.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56%、30%、10%、3%、1%,中等以上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9.9%,变幅14.8%~81.0%;大于等于61%(一等)的比例为89%,大于等于55%(三等)的比例为96%。不完善粒平均值3.4%,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1%~23.9%,主要为未熟粒。平均谷外糙米1.2%,超标比例18%。
各地区粳稻质量状况如下:
(一)辽宁
采集样品100份,涉及11市17县(区)。整体等级比例为近年来最好,平均出糙率和一等品比例均为近年来最高。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8.9g~29.0g。出糙率平均值80.3%,变幅73.1%~84.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46%、30%、17%、6%、1%,中等以上的占93%,其中一等品比例较正常年景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8.6%,变幅38.0%~75.3%;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95%。不完善粒平均值3.3%,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7%~12.5%。平均谷外糙米0.3%,超标比例4%。
(二)吉林
采集样品104份,涉及8市25县(区)。整体等级比例情况较好,但整精米率水平明显下降。千粒重平均值23.9g,变幅19.1g~29.6g。出糙率平均值80.7%,为近年来最高,变幅75.9%~84.3%;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0%、47%、12%、1%,没有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9%,一等品比例较上两年明显提高。整精米率平均值63.8%,较正常年景下降约4个百分点,变幅31.9%~76.4%;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68%,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82%,分别较正常年景下降约20、15个百分点,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为9%。不完善粒平均值3.6%,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8%~8.7%。平均谷外糙米0.6%,超标比例6%。整精米率较低样品主要集中在长春、白城、松原等地区。
(三)黑龙江
采集样品313份,涉及12市的42个县(区)和农垦总局的25个农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但较上年略有下降。千粒重平均值25.9g,变幅21.0g~29.4g。出糙率平均值80.2%,变幅75.0%~84.4%;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6%、46%、14%、4%,无五等品,中等以上的占96%。整精米率平均值66.7%,变幅51.4%~75.6%;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86%,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9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不完善粒平均值1.3%,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变幅0.1%~5.9%。平均谷外糙米2%,超标比例达到33%,较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绥化地区样品的不完善粒较其他地区略高。
(四)江苏
采集样品300份,涉及13市42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较好水平,一等品比例超过八成,整精米率为近年来最高。千粒重平均值26.8g,变幅21.5g~32.0g。出糙率平均值82.7%,变幅74.0%~86.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83%、11%、3%、2%、1%,中等以上的占97%。整精米率平均值76.5%,较往年明显提高,变幅61.1%~81.0%。不完善粒平均值5.1%,为近年来较好水平,变幅0.2%~23.9%。平均谷外糙米1.1%,超标比例12%。
(五)安徽
采集样品47份,涉及3市4县(区)。整体质量正常,样品全部为中等以上,其中一等品比例超过六成。千粒重平均值27.5g,变幅23.6g~30.9g。出糙率平均值80.7%,变幅77.2%~83.5%;一等至三等的比例分别为62%、19%、19%。整精米率平均值66.0%,变幅14.8%~77.5%;大于等于61%的比例为77%,大于等于55%的比例为81%,较正常年景明显下降,不符合等内品要求的占15%,仍主要集中在巢湖地区。不完善粒平均值6.9%,较正常年景略高,变幅1.5%~16.2%。平均谷外糙米0.3%,无超标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