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要继续增收 调整政策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2-03-12
“政策好”是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关键。但是,许多代表反映,目前粮价上涨跑不过农资价格上涨,种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力度还不够,政策效果也不像原来那么明显,难以继续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支持政策框架体系,为这些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一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个别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改变了政策设计初衷,由过去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生产,转变为单纯的农民收入支持措施,政策效能趋于弱化。还有的政策在实施操作上也有较大完善的空间,目前已出现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逐步增强等问题。
目前的农业支持政策措施经过8-9年的实施,确实到了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的阶段。否则,很难在新形势下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要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抓紧创新政策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支持政策框架体系,为这些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一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个别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改变了政策设计初衷,由过去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生产,转变为单纯的农民收入支持措施,政策效能趋于弱化。还有的政策在实施操作上也有较大完善的空间,目前已出现粮食市场政策化趋向逐步增强等问题。
目前的农业支持政策措施经过8-9年的实施,确实到了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的阶段。否则,很难在新形势下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要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抓紧创新政策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