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与国际接轨 国内粮食价格下跌较快

发布时间:2015-10-22

    2015年,国际粮食价格已经重新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点,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均从危机后反弹的高点下滑超过50%。

  新兴国家经济减速造成对粮食需求减少,同时石油价格下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国际粮价下跌。对于已经高度国际化的中国来讲,国际粮价下跌,自然难以置身事外。从国内因素来看,高库存积压被视为导致本轮粮价下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十一连增”,年产量稳定维持在1.2万亿斤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粮食进口数量不断攀升,去年全年全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两方面导致粮食库存量不断增长,玉米等粮食品种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凸显。

    从2012年起,我国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显然,在国际粮价下跌的大背景下,此前存在的价差导致国内粮价下跌更快、更猛。

    有分析指出:不合理的补贴政策和托市政策等机制性原因,也导致了粮价下跌。据了解,我国从2004年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

    粮食价格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即“托市价格”)。

    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托市收购政策虽然保护了农民利益,但需要支付补贴,这种变相价格补贴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提高了粮食销售市场价格,扭曲了市场决定价格。

    在这种价格扭曲下,补贴成本高,大量国家财政补贴进入了收购企业和储备环节,农民直接受益不多。中下游粮食产业加工成本增加,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去优化资源配置,整个中下游产业受到拖累,直接阻塞了农业全产业链条的畅通,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运行。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