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简评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发布时间:2015-10-12

   从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6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与以往任何一年都大不相同,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制定,可以说国家决策者是在兼顾多方利益,反复权衡之后作出的艰难决策。

  在“三高”之下,小麦最低收购价是不是要下调?

  随着夏粮“十三”连丰,我国小麦象其它主要粮食品种一样,“高产量、高收购量和高库存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除了今年小麦收购量由于部分省小麦不完善粒严重超标而导致收购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是政策市主导市场,大量的小麦进入了国库。

  小麦的连年高产量固然可喜,但是,随之而来的高收购量,一方面“政策市”主导市场,致使市场价格扭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无法发育;另一方面庞大的小麦收购、库存,大大增加了国家不必要的收购费用、保管费用、利息等支出。更为严重的是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低迷,大量的政策性小麦躺在国库里。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进而陈化,到那时国家不得不降价销售,甚至只能作为饲料销售,品质的差价损失就是“天文数字”。

  作为商品,小麦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作为特殊商品,小麦又是一个政治问题。小麦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国家的粮食战略决定国产小麦是必须保证国内供应的品种。在现阶段,我国小麦还处在“紧平衡”状态。如果贸然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势必带来农民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麦的产需缺口就会显现出来,保证国内供给就无法保障。因此,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的风险是不能冒的。

  促进农民种粮增产增收,小麦最低收购价是不是要上调?

  让农民进入小康社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是必要的条件。作为种粮农民,主要靠粮食增产增收。

  小麦作为夏粮主产区的主要粮食品种,也是农民夏季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一般人看来,连年提高小麦的收购价格,农民增收才有基本的可能。依照这个角度来看,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应当提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农民种植农作物,特别是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等的收入增长,不能单靠价格的提高一个方面。2014年之前,我国连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暴漏出的问题,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促进种植小麦的农民增收,有多种措施可以运用。提高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耕地流转力度,靠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新品种的推广,生产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是有效的途径;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无序上涨,降低生产费用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收入。

  与国际市场接轨,小麦最低收购价何去何从?

  我国粮食不仅“三高”问题突出,而且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问题也分外引人注目。

  对于小麦来讲,我国进口优质小麦,用于调剂余缺是必要的。但是,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低廉,成为了加速进口的“推进剂”。

  就在国家公布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前两天,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6.5美元/吨,合人民币1438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66元/吨,虽然比去年同期涨40元/吨,但比我国最低收购价小麦仍然低17%。从大的趋势看,如果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较大区域战争,未来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仍将长期大幅度低于国内小麦价格。

  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小麦价格低廉的优势,既有规模经营、成本低的优势,又有国家给予生产、出口补贴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我国,至少现阶段还无法变成现实。

  制定粮食政策,要从宏观上考虑国际市场,更要因地制宜,看清楚国情。我国人多耕地少,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约束等众多因素,是我们制定粮食政策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接轨,例如目标价格的实行,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条件不具备之时,不可一蹴而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我们就盲目降低政策性粮食价格。若如此,到那时国内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国际粮价不一定还是低廉。人口大国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将引发国际粮价的急速上涨。我们不但失去国内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也失去了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保证国内供给的基本权。没有了人民一日三餐必需的粮食,人心就无法稳定,国内局势势必出现动荡,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襄阳粮食局 龚锡强)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