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丰宁“农合联”:三大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三化”

发布时间:2009-12-12

 坦荡如砥、绿意盎然的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里,覆盖面积逾500亩的喷灌设施飞珠溅玉;中耕机、打药机等大型机械往来穿梭,一幅现代农业生产的壮观场景尽收眼底。这是呈现在地处丰宁高寒坝上的鱼儿山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的现代农业景象。与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前相比,这种场景恍若隔世。

  “长期以来,丰宁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生产经营一直难以走出规模小、产量少、价格低的怪圈。而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使农业生产实现组织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而且为丰宁农业产业迅猛腾飞插上了强劲的翅膀”。丰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长梁天峰这样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丰宁已经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入社成员达到1491人,带动农户7.2万户,联合各类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超过10万亩,饲养畜、禽180万头(只),年累计推销农产品总值逾4亿元,帮助农民增收1.5亿元。而“农合联”作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不仅对各类合作社发挥着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维权、监督等项功能,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一座政府与农民之间对话、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程中,丰宁成功探索并形成三种创建模式。

  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使龙头企业与农户找到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的结合点,实现互利共赢。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与蔬菜保鲜、冻干脱水蔬菜加工为一体的丰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丰鑫实业,发展了富兴养猪与绿源蔬菜两家专业合作社,富兴养猪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715户,猪场142个,年出栏商品猪45万头;绿源蔬菜合作社吸纳农户930户,蔬菜种植辐射大滩、鱼儿山两镇及张家口市部分乡镇,面积达1.2万亩,并与北京、厦门、深圳等客商签订无公害蔬菜长期供销合同。

  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模式是通过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市场营销经验的农村种植、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丰宁“农合联”在引进节水、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张杂谷子”基础上,通过县内种植大户带动,新组建了潮河源、大三合等两个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250户农民入社,在全县12个乡镇23个村推广种植“张杂谷子”1.2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

  合作社+供销社+农户模式。丰宁供销合作社引领成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带动890户农民种植优质马铃薯1.2万亩,与北京辛普劳、山西旭美、内蒙富广等大企业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年为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其机械化农场式作业基地被评为国家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项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促使“农合联”的统领带动、教育培训、经济交流、政策引导和品牌培育等功能迅速发挥,并促使农业生产迈向组织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合作社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农民、基地与企业连成一体,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同时合作社通过与村组、基地、企业、农户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丰宁羊蹄山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社员149户、鸡场90家,柴鸡养殖规模达到40万只,从孵化、育雏、饲料、药品供应、鸡蛋收购、销售等提供全程服务,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销售利润实现最大化。在丰宁坝上地区,“农合联”指导农户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8个,建设蔬菜批发市场6个、恒温库6000平方米,不仅使年产6亿多公斤的时差蔬菜与广东、福建、上海等客商签订了种植、销售合同,并使蔬菜远销台湾、韩国、日本等地,每公斤蔬菜平均销售价格也较过去增加了0.20元,仅此一项使全县蔬菜种植户年增收1.2亿元。(焦春江、沈玉、张建军)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