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成效显著的农业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09-12-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合作渠道日趋多样,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迄今,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及主要国际农业和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关系,并与29个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强化了双边农业合作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农业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亚欧会议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合作组织等都把农业合作列为重要的合作领域。另外,我国还是亚洲合作对话农业合作的牵头国。同时,农业合作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不仅包括经济技术合作,也涵盖农产品贸易等多方面的内容。合作方式也由过去的政府间合作为主,发展为官方合作与民间合作并重。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正逐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推进。
        引进外资外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利用外资外援项目约14656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约258亿美元。农业利用外资外援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二是促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入;三是引进了现代农业的经营观念,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带动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的形成;五是各种无偿援助项目对促进我国扶贫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以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我国提供的无偿粮食援助为例,从1979年到2003年底,该署共批准我国70个粮援项目,援助金额相当于9.25亿美元。项目区覆盖200多个县、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一直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起密切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派出或接待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交流团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十余万份品种资源。此外,通过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我国向世界各国派出访问学者和留学生6000多人,研修生约8000人,请进专家10000多人次;同时,还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立、装备了一大批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提高我国农业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科技成果的引进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机械化养鸡、网箱养鱼、农产品保鲜和贮藏等技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现已在80多种作物上应用,年应用面积达2.5亿亩以上,累计推广22亿亩,增加效益数百亿元。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引进使我国北方水稻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现已推广到南方广大稻区,使水稻产量大幅度增产,现已在1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12亿多亩。
        积极参与国际磋商和谈判有效维护我国权益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粮农领域的重大政策和各类涉农国际规则的制订已成为农业国际合作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除积极参与国际粮农领域的各项重大活动外,我国还积极参加了“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协定”、“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食品法典”、“国际植物检疫统一标准”、“农药预先通知准则”、“负责任国际捕捞准则”、“深海渔业挂旗协定”等协定、协议和标准的修改或制定,加大了参与各类双边及区域农业磋商力度。通过上述活动,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地外部发展环境。
        积极开展农业外交扩大我国影响    国际粮农领域已成为宣传我国发展成就,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场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98年4月授予江泽民主席“农民”奖章,是国际社会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世界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李鹏总理1996年率团出席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和温家宝总理2002年率团出席世界粮食首脑会议5周年回顾会议及其在国际粮农领域产生的积极反响,标志着我国农业多边外交的巨大成功。
    近年来,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领域之一,如我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农业职业教育合作、与FAO在尼日利亚开展的南南农业合作已成为双方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与东盟各国开展的农业技术合作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由我国政府倡议召开的“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于本月初在北京成功召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政治互信,树立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摘自:2004.3.24.3版《农民日报》记者  毛晓瑞  曲玫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