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龙头企业 推动集群发展 甘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09-12-24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甘肃省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拓市场、提高产能利用率,努力减少金融危机对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冲击,使“农”字号龙头企业成为带动甘肃省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省上出台相关扶持办法,着力发展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全省特色农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千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龙头企业达77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65万吨,马铃薯已经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全国种业50强企业中有27家在甘肃省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种子销往河南、山东等国内20多个省区和美国、法国、日本、荷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走集群式发展之路,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率。截至目前,全省龙头企业达1715个,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283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51.8%,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194亿元,销售收入255亿元,净利润21亿元。全省农产品年加工800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6%。
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广大农民推到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新发展的4700多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把定西的马铃薯精淀粉专列开到了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终端市场,把“高原夏菜”送到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记者 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