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陈锡文:粮食进口多一点少一点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7-11-14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参加会议时表示: 粮食进口多一点少一点不是关键

  有些同志说一听这些数字感觉到心情不好,粮食弄得这么贵,农民没有得到多大好处,财政又补很多钱,要不要干脆多进口一点?楼继伟当部长的时候也在清华说过这个话,多进口一点。

  其实这个都可以讨论,已经进到一亿两千万吨了,两千四百亿斤粮食进来了,相当于我们自己生产粮食的20%,不能算少了,全球国际市场大家都知道的谷物,我刚才说的小麦大米玉米,还有一些高粱、大麦,出口量三亿五千万吨,七千亿斤。大豆一年出口量去年是最高水平,一亿两千九百万吨,这一亿两千九百万吨我们去年进了八千四百万吨,你想想已经到什么水平了?当然还能不能进,还能进多少这些都可以讨论。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现在可以把它当做技术问题来看,真要做的时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关税配额制度。我刚才讲了我们是WTO成员,所有的WTO成员都有一个责任,要把你的个人市场对世界开放,让别的成员国产品进入你的市场。但是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会把他自己的市场彻底放开了对别人开放,都要有适当的保护,所以这种开放一定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怎么确定呢?你在入市的时候要跟各个WTO去谈。中国入市的时候,是个大国,人口这么多,所以想出口粮食各国和中国来看,我想对你出口粮食,我想出多少。

  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现在WTO认可我们的关税配额,小麦一年最多963.6万吨,玉米是720万吨,大米是532万吨,其中一半一半,160多万吨是籼米,160万吨是粳米。这个数字怎么凑出来的?还有小数点。就是一家一家谈的,很简单,你想跟我出口小麦你来谈,你说我想出口五十万吨,我说太多,受不了,开始压,讨价还价。要想对中国出口小麦的国家很多,必须来谈这个配额的问题。谈到配额是低关税,所有的国家谈判大家妥协,所有人都认可了,加起来的数字就这么多。就是所有想跟我们出口的国家,最后大家跟我们谈了,最后都认可了。

  有的国家觉得这是个机会,我得占着,其实我没有你能力给你出口,但是我先占着。所以为什么我们的配额用不完呢,因为有的拿不出来,自己还不够呢。但有的呢还很多,谈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比如美国主要粮食出口国,老嫌我们给他的配额少。通过WTO复杂的谈判完成了。

  现在实际情况是关税配额这个制度对我国重要农产品是有个防火墙,起了保护作用。我承诺我的粮食市场对国际开放,但是开放度是多大?加在一起是2200万吨,440亿斤。

  我们现在谷物产量要达到5.1亿吨,不算大豆和署类。三个谷物品种进口关税一共2200万吨,相当于我们中国国内产量的4%还不到,这都是反复研究定下来的。

  关税配额内的粮食进口,我们承诺对它实行低关税,低到什么水平?1%,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关税配额用完了,跟我们谈了多少你用完了,只要用完了关税配额又要想进口就要加关税,多高呢?65%的关税。当然我们刚才讲了,我们的这些粮食绝大多数时间绝大多数品种都没有比国际上高出这么多,个别的品种在个别的月份出现过。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说想多进口一点,你怎么处理我们自己好不容易谈下的关税配额制度?超了关税配额制度65%根本进不来,要想进我废除关税配额制吗?回头我跟WTO申请大幅度增加我的关税配额?谁敢做这个事?这个事看起来是技术问题,你要做过来是很大的政治问题,是很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说想多进我也赞成,那么多钱,我们外汇储备那么多,国际上就这么点粮食。一共不就是这么点量吗?我真要包圆的话你这个价格就捅破天花板了。

  我1996年到美国去参加美国农业部委托哈佛大学国际合作中心在哈佛举行了一个“中国中期粮食国际研讨会”,大概有三百个全球代表参加,极度关注。在这个事之前很多同志了解的,1995年美国有个农学家,他出了一本书叫《下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根据我们九十年代各种经济数据做了分析,第一我们的耕地急剧减少,1982年各种开发房地产、园区,二是发现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动物性食品带来的消费急剧增加。

  他做了一个模型,根据土地减少的速度,和动物性食品增加,他说算到2030年,中国需要进口粮食3.2亿吨。那个时候1995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全球粮食出口量是2.5亿吨,说中国要进口粮食3.2亿吨,全球都吓坏了。巧的一项,我们国内1995年进口粮食第一次突破2000万吨,国际市场印证了说是真的,有害怕的,也有说机会来了。

  美国国会让美国农业部,说形势这么好,中国这么缺粮,美国应该打开中国大门把粮食运过去。美国农业部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但是自己说没有说服力,于是就在那里开了个会。非要请几个中国人去讲,我们去了四个人,讲完人家听完说不是那么回事。

  那次会开完了我们就赶到芝加哥,芝加哥一听中国的官员来了也是很高兴。谷物交易所的人请我们去交易所吃早饭,芝加哥交易所大家有的可能去过,是圆形的,四周是透明的玻璃,其中一半可以外面的人可以来参观看交易,还有一半是他们的办公室。

  CEO的办公室当然是很好的位置,吃完早饭锣还没有敲,还没有开始,我拿着一杯果汁想走到窗户跟前看看怎么样了,结果刚走过去几步,老板过来了,说陈先生你不能过去,底下一看中国人在我办公室,今天玉米肯定会涨。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那次会上讲了一句话,我不在乎中国需要多少粮食,但你有没有一个稳定的量?今年进口这么多,明年你又不要了,甚至再出口,就乱了。

  如果咱们真想捣乱这件事容易得很,因为我们的量在那放着,但是我们是负责任的国家,不能这么干。所以这个角度去讲,从技术上看这个问题不好办,我们好不容易谈下来的关税配额你主动去申请大幅度增加,甚至说不要了,这件事说白了往小了看是农民利益,往大了看就是国家利益。

  这个事清清楚楚的,所以对待这件事情非常简单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大豆不在配额里,大豆没有配额,只有3%的关税,所以一路涨,涨到这么高。我们现在大豆进口最重要就是干两件事,一件是榨油,第二件是植物蛋白。

  大家想,日子越过越好,油也越吃越多。我有时候看《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要用多少油,但是医生说油吃多了不好,但是没有人听他的,所有人都觉得没有油不好吃。这是事实。现在我们食用植物油人均40多斤,城乡居民都算。吃食堂餐馆等等都算,这么个量,亚洲水平我们是最高,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食物植物油就是一千万吨,所以两千万吨要进口。

  大豆只有在亚洲,在中国算作粮食,在国际上大豆算油脂,我们要八千四百万吨的大豆进来,算下来会有一千六七百万吨,今年之后会有一千五百万吨左右,加上我们的还不够,还得进口菜籽等等才够。所以大豆需要进口这件事是没有办法的现象。

  过去好象不需要这么多,文革之前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一个人一个月是半斤油,现在一年是四十斤油,不让吃油老百姓是不干的。第二是吃肉,现在猪肉、羊肉、牛肉等八千多万吨,这么多肉要多少粮食?光一年畜禽粪便的废弃物三十七亿吨,还是不够,还要进口。所以让人们过幸福生活,油没有,肉没有,怎么过?肯定不行。加上蛋、奶都需要。

  从大豆角度我想我们可以经过自己努力增产一点大豆,效果我个人觉的得实事求是。我们现在大豆亩产量基本上没有到250斤,最高亩产量2012年达到252斤。其他年份都没有达到,八亩地种大豆能产一吨。九千万吨大豆如果自己种要多少地?7.2亿亩。可能吗?我们最新数据是20.24亿亩,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拿来种大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实事求是把我们的大豆能不能搞得多一点,多个一二百亿斤,那还有可能,但你想全部替代进口是做不到的。考虑粮食必须认真考虑这块,大豆就不算在粮食供求缺口里面,就清楚多了,老把它算在里面就算不好。

  正是这样,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进口的问题要再研究,多一点少一点不是很关键的问题,最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如果中国的进口量进一步提高的话,国际市场粮价会暴涨。总书记曾经说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人家就会说果不其然中国的发展就是对我们的威胁。

  我记得我有一年去印度尼西亚访问,印尼当时的商务部长,一位女士,是个华人,请我吃饭,吃饭的时候谈了很多,最后讲了一句你想想看你们进口这么多大豆,把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顶这么高,我们印尼产不了大豆,印尼老百姓离不了大豆的,如果这个事处理不好,天天讲中国、印尼友好,那没有用了,印尼现在90%以上都是穆斯林,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不吃猪肉,所以国民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来自于豆腐和鸡,到街上,尤其吃完饭那会儿满大街炸臭豆腐,也是豆腐泡,而且很多富有的人家有这个习惯,从小吃这些长大。我到官员还有商人叫我到他们家吃饭,吃到高兴之处,叫保姆上外面买点臭豆腐,都要吃的。一般人的午餐、晚餐,一两米饭,放一个炸鸡翅,放几个豆腐泡。所以她跟我说你把大豆搞那么贵印尼能高兴吗?这个事是要考虑,我们处在崛起阶段,所以这是一个大的国际背景问题要考虑。

  第二个问题,要想对我们关税配额随随便便讲怎么样怎么样,风险就大了,潜伏的问题很多。我们国家的好处是我体量很大,跟好几个国家说,说白了你一年七千亿斤谷物我全买了还不够我吃的,但你肯定不能全给我,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5%的国家要靠国际市场满足粮食需求,你买多了买贵了肯定会骂你的。

  从这个角度讲,对待现在的局面的粮食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清醒。十九大报告里又持续讲,中国人要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粮食出问题在粮食丰收库存丰裕出问题,一出问题就连滑四五年,不用四五年时间回不去。

  所以从目前情况我们要清醒,当然问题要解决的,这么大问题不解决怎么行。但是有人也讲过,粮食多了是战术问题,但是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战术问题必须服从战略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把这个关系处理好,在这个背景下才来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讲的突出的问题是表面上看是品种结构不对。二是整体的成本问题。

  刚才讲到我们的农产品总体来讲总的效益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大家有这么好的市场我们不愿意种,为什么呢?效益不好。

  从农民角度来看,比如说2015年以前,东北的大豆,国家给的临时收储价两块四一斤,如果说亩产二百五十斤,一亩地大豆的毛收益六百块钱。在东北四省区让他种玉米千八斤不是太大的问题。2015年国家给的玉米的临储价格一块钱一斤,所以一亩地玉米毛收入一千,一亩地大豆毛收益六百,农民肯定种玉米去了。

  也有同学说你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的收储价格。但是你要弄清楚大豆已经到了什么水平了?一吨大豆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已经四千八百块钱一吨了,进口的大豆,就那时候,一年以前的水平,大概是三千到三千五一吨。八月份国外大豆连两千八都不到,已经提到四千八一吨还想怎么提?提高了卖给谁?所以从这些角度讲,我们面临着解决所谓效益的问题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我想概括地讲讲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国家已经在做了,有的在想办法。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个是一定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针对我们对大量的粮食实行最低价临储价这个办法之后,实际上有三个问题存在,一个是粮食的定价机制是什么,从2004年到现在,基本上由政府在定价,于是大家说是政策市了。你现在一定要让定价回归到市场,让市场在粮食定价中发挥决定作用。

  二是对农民的补贴不能去靠动价格的办法来补。政府提这个价不是别的,最主要的想法是让农民卖高价增加他的收入,本意是想给农民补贴,但是用价格补贴的办法副作用太大了。那么要想办法该补的还得补,但是不能补价格,不能去靠动价格的办法来补。

  三是要把收储制度改到市场化的流通上去。你把价格提的市场最高,政府两个部门成了唯一的买主,别人都走了。一定要把收储制度改到一种市场化的流通上去,这项工作应该说已经推进局部了,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典型的是东北的玉米。

  东北玉米我刚才讲到2014年政府规定临时收储价格平均价格一块一毛二一斤,当时在辽宁、内蒙收储是一块一毛三,吉林是一毛一毛二,平均算下来是一块一毛二一斤。2015年把一块一毛二的价格降到一块,降到一块也不得了,农民产了一千八百亿斤,农民要损失二百多亿的收入。不这么做越弄越多不好办。

  所以2015年把价格降到一块钱一斤,进口的一千六,还是比人家贵出很多,所以不进一步推进改革不行。2016年中央文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明确提出对东北地区的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格完全由市场定。但是农民的补贴,我把过去定在价格那块拿出来然后用其他途径单给你。

  综合下来的结果,东四省区很大,自己的地势价格都不一样,平均来看辽宁和内蒙平均八毛钱一斤,吉林七毛五,黑龙江大概七毛。这个价格从农民手里收回来和国际市场价格差不多。

  这个价格一下来第一是农民就少种了。刚才介绍我下乡在黑龙江待了四年,我们在那种地的时候不种玉米,就是种小麦,现在又有小技术,一直越靠北,一直种到黑龙江。如果天气有点反常,二是由于霜一打就死掉了,东北种粮食有一个特点,农民的话是种在火上收在冰上。种的时候天气很热,玉米得五月份才能种,收的时候已经冰天雪地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玉米如果还不够成熟,里面的水分是很大的,冻的硬了,结冰了,真想要把这个粮食收到库里去就要烘干,入库粮食的水分不能高于14%,有的地方的玉米收下来之后的水分可以到30%以上,要把这么多水烘出去才能入库。水分产量太高的,玉米子粒烘干就是两层皮,没什么东西。这种玉米拿来有什么用呢?只有国家粮食部门按政策去收。现在市场一定价这部分玉米就退出去了。

  这个文件是2016年年初公布的,2016年调节,2017年继续调节,两年下来东北四省区调节到三千万亩以上,大概占到17%、18%的比重,价格下来了,产量当然就下来了。

  价格一下来,用玉米的企业就不一定要去进口了,基本上把进口的尤其是替代品挡住了,当然没有全挡住,挡住一大块。

  第三由于是市场定价,中储粮就不第一个出去了。国家担心农民出现卖粮难,所以国家规定中储粮在吉林收一小部分粮一次性转为中央储备粮,转进去就完了。东北玉米85%左右是中储粮以外的其他市场收购流转。

  七月初我到黑龙江、吉林调查,到农民家里去看,基本上到四月底这两个省的农民家粮食全部卖光了,库存没有增加。五月一日开始黑龙江、吉林开始卖库里的粮食了,就降下来了。

  农民损失的这块怎么办呢?中央财政去年给东北四省区拿了400个亿直接补贴农民,平均一亩地补贴在一百五十、一百六十块钱左右。今年还在扩大,今年把原来的大豆纳入这一块,大豆原来实行的是目标价格,刚才讲到两块四,要不然没法做,现在也变成大豆价格市场决定,政府给补贴。对东北玉米、大豆这两块加起来能补贴四百六七十个亿。

  这个办法总体来看是成功的。八月份的平均价,多次到广州、黄浦港,大连运到广州,到那上岸,美国的玉米也运到黄浦江上岸。八月份平均价格我们是八毛八,它是八毛一一斤。大概价差是8.7%,这个价差比六月份以前要扩大,六月份以前价差不到4%左右。

  为什么扩大呢?前些日子发改委公布了用燃料乙醇的计划方案,准备投资建立增加一千万吨燃料酒精产能,大概要用掉三千万吨玉米,一看玉米需求上来了价格就起来了。

  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基本上和美国玉米价格差不多,高也就是比它高两三分、三四分。企业为这两三分、三四分是要担风险的,因为你买的什么玉米不知道,它在对岸呢,拿到手才知道合不合格。所以差价不大的时候干脆就用国内的了。

  从这几个方面看,玉米的改革可以说是基本成功的,很好总结它的经验,完成它的政策。

  我们小麦和稻谷现在还没有动,玉米我刚才讲了95%以上是原料,不是人吃的。所以可以胆子大一点。但是稻谷和小麦都是口粮,讲粮食安全基本要求是两个安全两句话,基本的底线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所以中央对待这个事情非常谨慎的。

  小麦的价格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动过,停在2014年每斤一块一毛八的水平上,是最低价。现在这个价格收完了,加工厂拿到批发市场去卖的话比美国进口的小麦高33%。稻谷也是,2014年价格定完之后,2015年发了一个微小的信号,把早籼稻从七毛五一斤降到七毛三。2016年调的,2017年又调了一下,把早籼稻价格去年一块三毛五调到一毛三毛三,今年调到三毛三。中晚籼稻从一块三毛八调到一块三毛五。粳稻从一块五毛五调到一块五。

  这个信号我们都知道了,三个品种都降下来了,但降的不大,主要担心农民这边的反应会怎样。小麦和稻谷和玉米不一样的不仅是口粮和原料的问题,人吃不到5%,所以农民种的玉米都卖掉,东北玉米也是这样,种完都卖掉,再到市场买大米和白面吃。

  稻谷和小麦商品率不到一半,补的时候连农民自己吃饭的那块也得补在里面,道理是一样的,吃进去了算收入的时候也是按照市价算收入,总体来看存在着一些差异。现在这两个库存也是多了,据我了解到今年年底,小麦和稻谷的库存都会相当于正常情况下消费的65%左右,很大的库存了。

  库存放在那里两大问题,第一是要花钱的,一斤粮食放在那里,政策性粮食放在那里一年保管费用八九十块钱。国有粮食是放贷款贷过来的钱去买的,一块三毛五一斤中晚籼稻,贷款至少是两千七百块钱,利息就算5%的话,一百三十五块钱的利息,加上九十块钱的费用二百二十五块钱,这是死的,粮食放在里面这钱必须掏,别的费用还要加点,二百多块钱一吨放在那里。

  库里的粮食是上万亿斤,一亿斤就是五亿吨,一斤光是费用加利息一吨二百块钱,一千个亿,什么都不动一千个亿就没了。而且时间放长了,南方稻谷只能放两年,北方小麦放的时间长,玉米最多放三年。这个事不加紧改革不行,总体来讲方案还没有正式拿出来,我想和玉米是大同小异,一定是走市场定价,激活各类市场主体,让粮食根据市场的渠道多主体地流出。这是一条进行向前推进。

  第二个方面一定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创新。这事虽然不容易,但是非做不可。

  前些日子弄出超级杂交稻,一亩一季就是两千二百多斤,振奋的人不得了。一个技术突破就能取得这么大的效果。我们统计的粮食口径矛盾最大是大豆,但是大豆就是不争气。我在那种地,我们刚下乡,那时候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一个农业发展纲要,当时定的是粮食产量十年努力,1956年定的1966年要达到,黄河以北地区、西部,两个亩产量达到四百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这个地带亩产要五百斤,长江以南地区要八百斤。北方人要追求四百斤,江淮地区追求五百斤,江南追求八百斤,天天在那念叨,我们那时候也说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天天说这个。

  我们现在小麦能到三百斤也不错,四百斤就敲锣打鼓了到团部报喜去了。基本上稻谷产量能高一点,大概在五百斤上下,小麦很少达到四百斤,玉米那时候产量还不太高,也就是三百多斤。现在我再回去看,小麦到现在八百斤不算什么事,玉米一千二百斤到一千五百斤,稻谷在黑龙江八百斤到一千斤,涨得多快,就是大豆,1978年离开,当年种大豆二百斤,现在二百五十斤。

  我也请教过很多专家,他们告诉我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豆在这些作物中是一个小品种,所以资源分配上小品种就分摊不到,从人才开始。袁隆平先生弄稻谷,搞杂交稻的人有多少,解决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大豆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到全世界,到现在平均水平是三百七到三百八,所以我们搞不上去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个原因有很多。

  如果说我们的大豆不低于世界水平的话,愿意种大豆的人就会多。现在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很多地方玉米和大豆套种,而且套种完了的结果,这两个产量大概降15%左右,两个加起来亩产要高得多,下一步要攻克的很大问题。

  不光粮食是这样的,我们很多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总体的成本和价格在国际上都没法跟人竞争。我们的棉花,也在进行改革,改革前的2013年,在新疆地区收的棉花两万零六百块钱一吨,那时候进口的皮棉多少钱呢?一万四千多。不改不行吧,于是一点点往下降价格,三年改革下来降了两千块钱。东北的收购价皮棉到了一万八千六,现在跟进口比还有四千块钱的差距,这块靠政府补贴了。

  我们的糖主要产地是广西,我们自产的蔗糖从广西出厂,出厂价低于五千块钱,厂子赚不到钱,农民种甘蔗也挣不到钱。

  这个奶,全世界奶农卖给乳制品厂的价格,平均价格大概是两块零五分钱,一升奶。我们现在的数字是三块五,加工成奶粉就没有竞争力。我们现在市场上卖的牛羊肉多少钱?都在四十块钱一斤,我进口牛羊肉三万块钱一吨,加完水最多三万五,三万块钱一吨是十五块钱一斤。猪肉市场上怎么样也是十几块,进口猪肉不到十块钱一斤。

  当然中国的农业规模小,先天不足,但是必须看到里面技术占的比重很大,老是满足实验室弄出这个,弄出那个,到农民那里用的很多东西还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技术。这些解决好了,当然我们也有先进的,蔬菜、水果、鲜花、禽类养殖等。

  能出口的我们有竞争力,要进口的只能说我们没有竞争力,在这些问题上怎么想办法,让科技的作用能够发挥更大,这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