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海子街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连日以来,在毕节市海子街镇蚕桑专业合作社,欢声笑语充溢着每一个角落,农民的一张张笑脸书写着秋的丰收。“以前拿一亩地种苞谷,一年苦到头却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现在我们在政府的引导用来栽桑养蚕,光是蚕茧收入就达三千多元,还是特色农业致富快呀!”坪山村的张同斌数着刚从合作社工作人员手里接过的钞票,脸上乐得开了花。
“海子街镇地域辽阔,耕地形式多样,现属农业产出大镇。工业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后发优势不明显。因此,海子街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在推进第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如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的发展,从而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该镇党委书记陈翔宇如是说。
近年来,毕节市海子街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该镇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三个万亩工程,即万亩蚕桑,万亩脱毒马铃薯和万亩菊花的栽种培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和产销一条龙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海子街镇目前已完成万亩脱毒马铃薯的种植,蚕桑种植已达2000余亩,已建成海子街镇蚕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在组织指导广大农户栽桑养蚕的同时,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蚕茧,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农户栽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步伐。为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该镇从浙江引进菊花的栽种和加工技术,并无偿向农户发放菊花苗,将菊花套种在桑园中,同时为群众提供技术和管护服务,目前,菊花的套种也已突破千亩,引资兴建的菊花公司已初见成效,生产的菊花茶已于2008年投放市场,成为地市领导接待贵宾的佳品。
海子街镇积极探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进程。按照主导产业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兴办龙头企业,目前,海子街镇热水田野猪养殖场存栏野猪150多头,年出栏100余头,生产加工的野猪肉已在市内外各大超市上架;年创收30余万元,该养殖场创办人吴秀勇表示,将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渔业、农家乐等纳入自己下一步发展的规划。海子街镇鑫海久盛畜牧公司位于坪山村,于2008年由返乡农民工张时方等4人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创办,现在已完成一半的工期,圈舍完工后预计年存栏猪1500头,牛1000余头,年创收达400余万元,在解决当地30余人就业的同时,带动了该镇养殖业的发展。还有迎宾春晖养殖场的发展壮大,龙滩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注册成立等等无不彰显了海子街镇特色农业结出的累累硕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使前面的路还很长,该镇正带领全镇干部职工苦干实干,奋力拼搏,沉着应对国际经融危机冲击,抢抓投资拉动机遇,在探索特色农业大镇,生态旅游大镇和绿色人居大镇的道路上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