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辜胜阻:像扶持农业一样扶持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10-01-16

经济观察网 在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09观察家年会》“国民共进”主题演讲时,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中国经济2009年保八成功。有人形象地指出,金融危机实际上好比是美国打喷嚏,欧洲生了一场病,中国洗了一个冷水澡,来得很汹,走得很快。但在这样好的成绩背后,我国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却呈现出“五强五弱”的不均衡的情况,“调结构”任务依然艰巨。此外,辜胜阻提出,实现“国民共进”需要像扶持农业一样扶持中小企业。

辜胜阻表示,中国经济存在“五强五弱”不均衡的情况,一是内需强劲外需疲软。从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来看,2009年前三季度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是-46.7%,消费对GDP拉动是50%左右,投资的贡献超过了90%,也就是说消费的贡献正好和出口的贡献相抵消,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所以第二个方面的失衡就是投资效应很强,消费拉动比较弱。三是公共投资很强,民间投资很弱。四经济硬件设施强,社会软件设施弱,生产性投资较多,而消费性投资、民生社会保障等发展不足。五是国有大企业强,民营小企业弱。目前民间投资相对不足。以广州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60.3%,但是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0.6%。有人认为,现在我国出现了房市、股市和车市构成的新的三驾马车。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而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3.4%,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4.5%。

针对2009年“国进民退”大争论,辜胜阻认为“国长民消”是存在的,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打个比方,像一个人走路一样,你一条腿先迈,后一条腿跟上,不可能是两条腿同时并进,危机下首先需要用政府投资来拉动民间投资,所以“国进”和“民进”本来是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因此,危机时期,我们应该承认“国进”的作用,但是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再出发,很重要的是要实现“国民共进”。

辜胜阻称,去年一年去了十多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对两百多个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民营企业有几大问题:市场萎缩、税费趋重,融资艰难,竞争不公、创新不足、责任加重。根据中国企业家信息系统调查表明,我国企业中有22%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受调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三大顽症:门槛高、负担重、融资难。这在2009年表现的特别突出。2009年调查的200多个民营企业当中,企业家创业的激情普遍下降。有很多私营企业主愿意过有钱有闲的生活,甚至把厂房出租或者是卖掉。同时,我国居民创业申请中存在注册资本要求高、审批程序环节多、要求严、费用高等问题,形成了很高的创业门槛。

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和税外负担也很重。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利润和税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6%、10.4%,利润增速不及税收增速。2009年1-11个月,我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7.1%、27%,可能会加重民企的非税收费负担。而危机背景下政府的减税减费政策有些并未落实,“2009年长三角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感觉自身税收没有变化”的企业比重达82.37%。有些企业讲,金融危机中本来需要政府“雪中送炭”,但他们却感觉税收越来越重。

辜胜阻表示,农业是弱势产业,所以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城市经济中,中小企业也是弱势群体,应该像农业一样受到财政和金融的大力支持。要构建我国股票市场的金字塔体系,除了创业板、中小板,还要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尤其要推动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发展。

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实际上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我认为二者应该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未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要分工协作,机遇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解决中小企业门槛高、融资难、负担重三大难题。政府要采取网开一面的扶持政策,少取多予;国企和民企的问题实质上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问题,“国民共进”最重要的是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企业生态。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