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新华网甘肃频道1月18日电 立足全县是一个旱作农业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农业综合开发滞后的实际,2009年华池县围绕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基本思路,把全县分为东部生态农业区、西北部旱作农业区、南部高效农业区三个类区进行综合开发,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步伐。
在东部生态农业区,华池县以启动实施《华池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一期工程)》,即“115522”工程(整修标准化梯田1万亩,营造优质生态林1万亩,种植全膜双垄集雨沟播优质玉米5万亩,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新建“一池三改”标准化沼气池2000座,建成市级新农村试点村2个)为抓手,精心组织,综合开发,在全市率先探索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路子。目前,已在项目区整修标准化梯田2.05万亩,营造优质生态林1.5万亩,种植全膜双垄优质玉米6.69万亩,种植优质牧草6200亩,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000座,完成山庄、大庄两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任务。在旱作农业发展上,该县按照“川地全覆盖,塬地全覆盖,山区梯田全覆盖”的思路,早规划、早落实、早整地、早覆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新技术,全县共种植全膜玉米21万亩,亩产达到410公斤,在春夏持续连旱的形势下获得大丰收,共增产粮食735万公斤,所种全膜玉米被农业部专家称为 “全国最好的玉米”,备受人们关注,成为全国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的观摩点。同时种植小杂粮20万亩、白瓜籽12万亩、洋芋11.5万亩,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针对全县大、小拱棚及日光温室生产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高效农业区发展中,该县创新、推广营养块育苗、温室无土栽培、沼渣、沼液利用、滴渗灌等7项新技术,引进航椒1号、航豆2号、韩国顶上盛夏萝卜等25个瓜菜新品种,设施蔬菜种植4350亩,新建大拱棚1257亩、小拱棚2883亩,恢复新建日光温室210座210亩,形成了悦乐鸭洼日光温室、温台无公害蔬菜、张桥拱棚西甜瓜、马登砭早熟洋芋、余家砭优质蔬菜等6个 “一村一品”特色示范小区。并以此带动全县建立蔬菜示范点10处,千亩示范点2处,百亩示范基地及示范点8处,使全县蔬菜面积达蔬菜5.7万亩,产量7.41万吨,产值8892万元。
在“三个类区”齐抓共进的基础上,该县更突出草畜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全年种植苜蓿草18.3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19个、新发展舍饲养殖户3690户,引进优质绒山羊7200只,建成人畜分离式绒山羊养殖小区3个,农户集中连片式绒山羊养殖小区6个,推动了以绒山羊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向前发展,使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97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6.3万只,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100元。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农业增益、农民增收,2009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500元,为实现农民增收五年行动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富涛 田力 禄永峰)
编辑:王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