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图伟业 龙镇阔步向明朝
龙镇农场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5个贫困农场之一。该农场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土地总面积70.8万亩,耕地31万亩,林地13万亩,草原9.1万亩,人口1.4万人。
谈起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历程,王立军场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龙镇农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从1991年“八五”扶贫开始到2009年,累计完成扶贫投资项目59个,完成投资7662.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82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707万元,扶贫财政专项资金752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企业自筹3401万元。先后建设完成了扶贫龙垦大市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水泥晒场7万平方米,奶牛养殖基地2个,牛舍3000平方米,榨奶间800平方米,集中养殖奶牛1200余头,扶贫建设水处理厂1座,扶贫黏玉米加工厂一个,输电线路45公里,打饮水井17眼,营造防护林4000亩,建沙石公路37公里,水泥路2公里,建粮食处理中心1座,建仓库4000平方米,建公路桥3座,购置农机具78台套。
王立军场长动情地说:“龙镇农场人永远不会忘记,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扶贫项目的建设,为龙镇农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职工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扶贫开发强龙镇 硕果累累满枝头
王立军场长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该场扶贫开发的具体成果。
扶贫龙垦大市场建设带动了当地流通业发展。龙垦大市场始建于1993年,最初项目投资275万元,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流通经营市场,解决了大批职工群众再就业问题,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01年,农场又投资300万元完成二期改造工程。现龙垦大市场占地面积15700平方米,开放式玻璃钢大棚1400平方米,大棚内设临时摊位160个,饮食服务点26个,固定门市房101个,精品屋188个,市场内经营大小百货、服装、鞋帽、五金家电、建材、粮油、肉食、蔬菜、水产品等人们生活所需物资应有尽有,现已领取执照的从事个体私营业户553户,从业人员2064人,注册资金1673万元,年创产值8000万元,年纯收入2700万元,人均增收2600元。目前,龙垦大市场的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农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商服业的发展,龙镇农场非公有制经济产值、总收入连续5年在北安分局排名第一。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场下岗职工再就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贫给水项目建设解决了场部地区人民吃水难问题。龙镇农场场部扶贫给水项目于2005年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2万元,建设给水管网总长度7500延长米,打水源井3眼,利用原有水源井2眼,建设水处理厂厂房252平方米,购入直供式水处理设备1套。农场给水项目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是群众非常关注的民心工程。龙镇农场建场以来,居民饮用水一直不达标,农场职工群众地方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了农场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该扶贫项目的建设彻底解决了建场以来的人畜饮水不达标这一历史问题,居民饮用水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场部2580户、7000多名职工群众饮用上了安全放心水。
扶贫黏玉米加工项目建设带动了农场农副产品加工业。龙镇农场龙绿食品有限公司黏玉米加工项目是2007年扶贫开发项目。该项目设计年加工玉米1000万穗,总投资1500万元。该扶贫项目的建设是龙镇农场实现农区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增加值,加快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拉动农场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促进职工增收,为推动农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为农场发展对俄贸易搭建平台,为农场走向世界开辟新的窗口。
王立军场长认为,通过扶贫开发资金的投入及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凸显了工业项目的拉动作用,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凝心聚力抓机遇 建设现代大农业
王立军场长说,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龙镇农场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努力推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成就喜人。
他介绍,2009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28960万元,同比增长21.2%,人均生产总值2003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4060万元,同比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2490万元,同比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10万元,同比增长28.9%。企业实现全口径利润1158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38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80元。实现粮豆总产8.3万吨。全年累计为种植户发放各项补贴资金2107万元,共清理回收欠款230万元。
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场总播种面积31.6万亩,实现粮豆经饲种植比例为27.8:39:32.3:0.9,粮豆总产8.3万吨,平均单产276公斤,种植业综合亩效益实现360元。落实农业新技术12项,总投资988.6万元,购入各种农机具23台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500亩,治理水土流失2.8万亩。农业保险面积达到3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年落实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做好“有机农产品追溯”工作。畜牧业实现奶牛存栏2302头,鲜奶总产7005吨,肉牛饲养量5206头。全年跨区作业面积达18.2万亩,收入达230.7万元。生态垦区建设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区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工业运行质量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积极整合资源,积极推进龙绿公司股份制改造,农场干部总计入股368万元。龙绿公司加工有机黏玉米170万穗,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抓好酵素菌有机肥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全年工业实现全口径产值8020万元,同比增长35%;工业增加值2100万元,同比增长27%;利润780万元,同比增长50%。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指标的102.4%;利润完成106.8%;销售收入完成101.9%。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农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3.1亿元,完成纯收入1.2亿元,从业户均收入44400元,从业人均收入24000元。做到了“三个发展”:一是发展绿色有机棚菜产业,农场现建有大棚120栋,为实现职工增收搭建了平台;二是以发展蛋鸡、金定鸭、野猪等为代表的个体养殖业蓬勃发展。目前,羽翎蛋鸡养殖厂、金定鸭养殖厂,效益都十分可观;三是完善并发展了龙垦大市场建设。不断改善大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龙垦大市场辐射周边的作用。
各项改革深入有序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两田一地”承包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种地职工积极性;二是农场与所有场领导签订责任状,落实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年终根据完成情况兑现奖罚,进一步增加了分管领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财务预算和货币资金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场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初分局下达指标范围内;四是将两个居民委合并,宣传部、电视台、信息办合署办公,为龙绿公司配备了党支部书记,既节省了开支又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民生和社会事业明显改善。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4.3公里,通达路10公里,场部硬化1.06公里;做好了5万人小城镇建设设计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三个居民组14864平方米的整体搬迁工作,拆迁280户,补偿金额880万元,拆除泥草房4147平方米;开工新建住宅面积4.6万平方米;农场投资26万元,为五大连池农场新建平房一栋200.3平方米;农场组建了造林队,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90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299%,农场城镇和管理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为造林户办理林权证13份;卫生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2800份;投资505万元,完成教育综合活动中心一期工程;投资40万元,完成二环路、龙绿公司、中学街道的亮化建设;投资33万元,完成了小学操场跑道建设;投资100万元,为中学维修了宿舍楼暖气,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广播电视编播系统改造及信息文化广场建设。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开展了以党员责任区为载体的党建活动,为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全场共引进大学生20人,在农场内部交流提拔干部6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职工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执行以“三重一大”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决策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职代会和民主议事会制度,基层民主活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弘扬“北大荒”文化,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以赴大跨越
王立军场长向记者全面介绍了龙镇农场今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010年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总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抓好“民心工程”落实,全力以赴实施跨越工程,确保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为推进农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0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8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205万元(其中畜牧业3600万元);第二产业4305万元;第三产业15300万元。实现粮豆薯总产量10万吨,家庭农场利润11500万元,企业利润400万元。种植面积31.6万亩,综合亩效益400元。奶牛存栏2500头,鲜奶总产7400吨。肉牛存栏3000头,出栏2700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30000万元。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12050元。
他说,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提档、强工提速、带农提质”统筹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跨越工程”。
抓城提档,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聚集,加快农场城镇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好城镇,高品位建设好城镇,高水平经营好城镇,高标准管理好城镇。计划与地方共同筹资1.65亿元,新建职工住宅楼15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完成城镇绿化、美化、香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搬迁居民组7个,搬迁874户3012人,拆迁面积35444平方米,农场城镇化率达到70%,楼房化率达到80%以上,使农场城镇建设跻身分局先进行列。
强工提速,推进中小民营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步伐。狠抓工业提速增效,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提档升级改造老项目,做强做大龙头大项目,确保实现工业增加值2850万元,利润835万元。提高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继续做强做大龙绿公司。以北大荒仙骊菜业集团增资扩股,优化产权结构为契机,积极寻求引进战略投资者。把握市场定位,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研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紧紧围绕有机黏玉米精深加工,把龙镇农场的龙绿公司打造成垦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有机玉米生产企业。突出抓好两个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带农提质,推进生产基地向规模集中,加快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倾力打造农业“三区一基地”。一是寒地水稻种植示范区;二是马铃薯种薯繁育区;三是围城经济蔬菜大棚区;四是青食玉米种植加工基地。积极开发玉米精深加工。提高高产高效作物种植比例。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以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绿色健康畜牧业。
以千方百计让职工致富增收为目标,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龙垦大市场为中心,商服两条街为载体,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职工特别是由于整体搬迁入住农场场部的职工自主创业。发展以餐饮、服装为重点的服务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全面拉动农场第三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完善龙垦大市场功能,使之成为以龙镇农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场及农村最大的中心,为龙镇农场增色添彩,不断提高农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0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产值3亿元。
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完善“两田一地”土地承包制度。明年农场基本田控制在总耕地面积的20%以内,规模田控制在总耕地面积的60%以内,机动地控制在总耕地面积的20%以内。要完善合规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基层单位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
场市共建争速度 城乡建设迈大步
搞好统筹规划。重点做好与龙镇地方共建5万人小城镇工作。积极与五大连池市政府沟通,共同完成5万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任务。规划内容包括文教卫生、供水、供热、人畜饮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实施方案。搞好带农服务。抓住场市共建契机,积极争取农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利用好垦区农机优势,为周边农村开展代耕作业,确保跨区作业面积要达到25万亩,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要达到1500亩,良种辐射要达到1450吨,新引进技术的推广面积要达到5万亩,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实现有机户增收,企业增效,提升农场知名度。搞好共建共享。加强与五大连池市政府的干部挂职交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及公共设施要打破区域界限,扩大集中办学范围和文化交流领域,推进场市文教卫生资源共享。
以抓实“民心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和谐农场建设。秉承“六民”理念,继续扎实推进“住、路、水、能、树、教、卫、文、保、富”十大民心工程,让全场人们共享农场改革发展成果。“住”。新建楼房面积15万平方米,使农场楼房化率达到80%,改善职工群众居住条件。“路”。投资420万元,修建管理区水泥路面2.2公里,场区主干路拓宽1.7公里。“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农场水厂管理,自来水入户率100%,计划投资380万元,重点改善饮用水水质问题,加快排水管网建设,改善场区污水排放不畅的问题。“能”。积极探索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搞好节能减排,争取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推进生态垦区建设。“树”。深入开展“绿满农场、共建生态家园”活动,重点搞好造林绿化,做好绿色风景线、绿色城堡、大树进城及沿街巷道的绿化,实现大树进城1万株,野生原生态乔灌木5万株。“教”。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保证贫困职工的子女不辍学。投资600万元,完成350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卫”。以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投资40万元,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基层卫生所人员的工资待遇。“文”。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40万元建设综合文化室及信息网络建设,投资170万元,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项目建设。“保”。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积极推进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在场人员参保率要达到95%以上,鼓励符合国家政策的非职工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50%以上。配套资金248万元,落实“五七工”养老保险待遇。“富”。适度提高企业内退人员的工资待遇,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农场工业园区、社区服务中心及龙绿、造林队、环卫队等单位用工上,优先考虑录用零就业家庭人员、下岗职工及农场并轨人员,新增就业568个。启动农场扶贫帮困救助金,帮助丧失劳动能力、呆傻痴、残疾家庭,使其脱贫,实现153户农场低收入贫困家庭脱贫。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两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契机,强力推进党的模范区建设。
努力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农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王立军场长最后说:“2010年是百年垦区发展战略关键年,更是实现农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总局、分局党委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提升境界、焕发活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农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王立军场长的一席话,让记者对龙镇农场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