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均衡供应牲畜饲草发展高效畜牧业

发布时间:2010-01-26

    云南省具有发展高效畜牧业的优越气候条件,但由于饲草供应极不均衡,极大地限制了云南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牲畜饲草数量和营养的均衡供应,是云南省高效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云南省自然气候特点
    云南省地处北纬21°9′~29°15′和东经97°39′~106°12′之间,大部分属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北缘,部分为温带地区。云南省气候带包括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等气候类型。其中热带、亚热带的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8.45%,占一半以上;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2.99%,而高原气候区仅占8.56%。因此,以热带、亚热带为一类,温带为一类分别论述饲草品种的科学应用,从而达到牲畜饲草均衡供应的目的。
    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  云南的热带、亚热带主要包括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在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冷月在冬春季的12月至次年1月之间,其气候温暖,能满足部分温带牧草的生长,如:多年生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南苜蓿和紫花苜蓿等;同时,在干旱少雨的春季,温带牧草生长旺盛,又是进行自然干燥的最佳季节,此时进行草产品的生产,即经济,又可行。
    温带的气候特点  云南的温带主要包括暖(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高寒山区,寒温带)。在云南温带地区,冬春季气候寒冷,从最冷月均温和多年平均极低气温可看出,在最冷月份,植物生长基本停滞,甚至受冻;因此,种植的饲草品种应以耐寒品种为主,如:白萝卜、洋萝卜、蔓菁、光叶紫花苕、多花黑麦草、燕麦等。
    热带、亚热带牲畜饲草冬春的均衡供应技术
    青绿饲草的均衡供应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冬春季,由于热量条件好,利用稻田湿润的土壤条件种植多花黑麦草,但忽视蛋白饲草的应用,牲畜的生长、发育、增重仍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同时种植优良豆科牧草,采用混播或混合饲喂的方法进行,才能保证牲畜饲草营养的均衡供应。
    常用的混播组合有:多花黑麦草(大麦)+光叶紫花苕;多花黑麦草(大麦)+南苜蓿;多花黑麦草(大麦)+紫花苜蓿。
    一般在稻谷收获前7天~10天,即9月上旬至下旬之间,把种子均匀撒播于不积水而潮湿的稻田内,待收获稻谷时,种子已萌发并基本覆盖地面,从而,降低稻田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冬春牧草的生长。混播时,多花黑麦草的用量为每公顷15千克,光叶紫花苕的用量为30千克每公顷,南苜蓿的用量为每公顷10千克,紫花苜蓿的用量为每公顷10千克,在未种植过苜蓿属牧草的地块上,需接种苜蓿根瘤菌。
    也可采用多牧草品种的混播组合,如:多花黑麦草+大麦+光叶紫花苕+南苜蓿,其用量分别为每公顷7.5千克、15千克、15千克、5千克。冬春牲畜饲草的均衡供应,除满足饲草的数量供应外,需根据饲草的营养成分,进行合理配制,满足牲畜对蛋白饲料的需求。
    青贮料营养的均衡供应  青贮饲料的应用在各地较为普遍,但仍需考虑青贮料的营养问题,一般全株青贮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7%~9%,高丹草的全株青贮料粗蛋白含量为8%~9%,均不能满足牲畜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所需养分。因此,需种植一年生藤本豆科牧草与青贮玉米或高丹草混播,利用玉米或高丹草的茎干攀缘生长,在收获时混合青贮,可显著提高青贮料的营养价值。
    常用优良青贮饲草品种有:德玉5号玉米、德玉6号玉米、云优78玉米、云优21玉米、标兵高丹草、乐食高丹草、先锋高丹草,佳宝高丹草等,与其混播的一年生藤本豆科牧草为扁豆。
    一般在每年的5月~6月种植青贮玉米和高丹草,9月~10月制作青贮;在气候较炎热的热带和南亚热带,还可在7、8、9月种植玉米或高丹草,在11月至次年3月间提供青绿饲草。一般单播青贮玉米的播种量为每公顷75千克~90千克,种植密度需达180万株每公顷,高丹草的播种量为每公顷30千克~45千克;混播时,扁豆的播种量为每公顷30千克,玉米的播种量为60千克每公顷,高丹草的播种量为每公顷15千克,同时,需选择不易倒伏的玉米和高丹草品种进行混播。
    蛋白饲草产品的供应  蛋白饲草产品可以在任何时候用来饲喂牲畜,可以在任何时候补充牲畜饲草数量和营养的不足,是调节牲畜饲草均衡供应最有效的品种。
    蛋白饲草产品主要以豆科牧草为主,有豆科青干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捆等,其中青干草是最简单的草产品,在贮存的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较快,不利于运输;在云南农区,运用较普遍的是制作干草粉,但存在的问题是草产品的质量较差,营养价值低,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制作的草粉为非豆科草草粉;二是制作的草粉为农作物副产品加工而成。
    因此,利用云南热带、亚热带有利的气候条件,生产、加工优质豆科草产品,是保证云南牲畜饲草均衡供应最有效的措施。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冬春季,由于气候温暖,利用稻田湿润的土壤条件,种植光叶紫花苕、南苜蓿、紫花苜蓿等优质豆科牧草,不但能在冬春季供应牲畜青绿的饲草,而且可利用冬春有利的气候条件进行牧草的自然干燥,从而为草产品的加工节约大量的能源,也大大降低了草产品生产中的成本。
    温带牲畜饲草冬春的均衡供应技术
    青绿饲草的均衡供应  在温带的冬春季,由于气候寒冷,需种植耐寒的饲草品种。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可种植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大麦、白萝卜、胡萝卜、蔓菁等;其中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大麦的种植和利用方法同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白萝卜、胡萝卜、蔓菁为多汁饲料,其水分含量较高,在利用时,需加适量的精料和粗饲料,才能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
    在寒温带地区,由于冬春气温较低,一般植物(牧草)停滞生长,牲畜的饲草供应主要以草产品供应为主。
    青贮料的均衡供应  在云南温带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高丹草的生长受限,青贮料主要以玉米全株青贮为主,同时,由于寒温带冬春季的气温较低,青贮料的运用主要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青贮料的供应也应考虑营养的均衡问题,在制作青贮的过程中,加入豆科植物(牧草),如光叶紫花苕、豆糠、麸等蛋白饲料,可显著提供青贮的质量,保证青贮料营养的均衡供应。常用青贮玉米品种有云优19玉米、云优21玉米、云优78玉米、曲晨三号玉米等。
    蛋白饲草产品的供应  在云南温带地区,由于冬春气候寒冷,应充分利用夏季的水热条件进行冬春饲草产品的生产和贮备。在10月~11月份进行干燥、加工,草产品的保存方式以密封、避光、干燥包装的草糠为佳,其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小。在草产品的利用过程中,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粗饲料混合使用,以补充饲草数量的不足。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