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樟树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0-02-02

樟树市位 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抚平原粮食主产区,地势平坦,河川纵横,土地肥沃,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市)。近年来,樟树市坚持把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作 为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增长。2009年,粮食总播面119.59万亩,总产54.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水稻总产突破10斤 大关。继2004年和2007年两度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后,2009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 的县市,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决策主导作用,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规定市、 乡、村三级行政主要领导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并建立了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领导联系点制度,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每年年初将粮食生产计划逐级分解 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块,并将面积和产量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评内容,实行奖优罚劣。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禁未经审批 侵占基本农田,确保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情况,樟树市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机制,合理引导和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 集中,全市共涌现出100亩以上种粮大户69户, 总承包面积近2万亩。

二、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宣传到位。结合每年开展的“五同五帮五入户”活动,组织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利用召开会议、座谈、制作宣传栏、 张贴标语及科技咨询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解读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强农惠农政策和支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有效激发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补贴到位。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种粮面积核实上报工作,确保各类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到 户。2009年,全市共发放粮食补贴7700余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70万元。三是扶持到位。专门出台了一系 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增加粮食生产专项经费,规定支农资金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增量高于上年。2009年, 全市共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化粮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

三、强化科技兴农。一是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农技推广中心、农科所和原种场,各乡镇农技站及各村 组设立的农技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组成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等水稻生产实用技术。2009年,共为农民进行田间现场技术指导5500余 次,接受技术咨询6.2万余次,举办技术培训60余 场次,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3.6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余 万份,确保了水稻良种覆盖率和重大增产技术入户率达到100%。同时,对10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大户,采取专家结对服务的方式,提供产、供、销全方位服务。二 是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2009年,樟树市再次被农业部列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市), 重点在张家山和大桥街道办事处建立了2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实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技术培 训、统一病虫防治,抓好主推品种运用和增种增穗、示范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和农机化作业技术,并在万亩示范片内设置了百亩核心示范区,双 季实施栽培、施肥、植保等技术33项次共380个 小区试验。经省、市农业专家现场实测,2个万亩示范片可直接增产稻谷1778.2吨,增收超327.2万元,增产增收效果十 分明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以推广普及农机技术为重点,着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 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7.12万 千瓦,同比增长16.1%;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9年, 荣获“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来,我市坚持从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向上争资、财政支持、农民自筹和 社会募捐等多种渠道筹集农田基本建设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近3年来,全市共争 取水库除险加固、主灌渠建设、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近40个, 争取上级资金近3亿元,地方配套和自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多元,共建设标准粮田和改造中低产田12.9万亩, 新造耕地5010亩,全市旱涝保收面积达46万 亩,约占总面积的75%,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