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又涨了
“刚开门,米价又涨了。”21日,在安徽省城周谷堆批发市场经营粮油生意的陈老板开门营业,发现多种粮价齐涨,已至历史最高点,“以东北大米为例,去年同期价格是1.5~1.6元/500g,现在已近1.9元/500g,涨幅超过20%。”而据本地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米价涨势仍将持续,至少今年“五一”后可能才会显现米价真正的“高点”。粮价节后涨得快“与年前相比,米价确实涨了。”22日,在周谷堆批发市场经营的合肥信德米业公司负责人宇业华告诉记者,目前,本地普通粳米价格约1.65元/500g,优质粳米为1.75元/500g,而东北大米价格约在1.9元/500g,“较过年前涨了几分钱。”不过,宇业华说,米价上涨并不是春节后突然涨的,“涨势一直未停”。以东北米价为例,去年同期批发价仅1.5~1.6元/500g左右,“现在的确算是米价的历史最高点”。据分析,由于目前粮食水分足,随着气温回升、水分流失,粮价还会上涨。
而据相关监测,春节前后,粮价的确普遍呈上涨趋势。一些市场的普通协优米价格为1.65元/500克,优质协优米为1.72元/500克,粳米为1.8元/500克,分别较元月份平均上涨0.1元/500克,上涨幅度分别为6.4%、6.1%、5.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9.09%、9.8%、9.09%。外省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地产大米价格上涨幅度更高,平均上涨幅度均在0.2元/500克以上,如东北的黑龙江大米和吉林大米。
本地粮“阻击”涨势
不过,记者在走访省城一些超市发现,部分东北大米零售价仅为1.9元/500g左右。“这多亏本地优质粮在价格‘拉锯’中的抑制作用。”鑫隆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武云说,由于安徽属粮食主产区,本地优质粮抵制了东北米价的涨势,因此东北大米并未真正“涨到位”,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据介绍,一些外地大米到合肥进价就已达1.9元/500g左右,但进入商场、超市其进价反而仅为1.8元/500g左右,这自然是本地粮食”低价“起到了“阻击作用”。
据专家分析,造成大米价格快速上涨原因很多,首先,受国家粮食储备政策和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策的影响,去年夏粮收购起步价格就高,东北稻谷起步收购价格就比国家最低保护价格1.9元/公斤高出0.5元,达到2.4元/公斤,造成成品大米调出价格均在1.8元/500克以上。另外,今年元月份铁路运费提高,加剧了东北大米价格的上涨,同时春节期间铁路运输的影响,也是影响东北大米上涨的另一个原因。在“拉锯”作用下,本地产大米也出现相应上涨。目前春节已过,市场米价已达到历史最高点。
发改委拟调控应对
不过,据省城市场经营人员分析,由于本地粮食在入夏前基本会销售完,因此,没有本地粮食的“拉锯”后,米价至少在“五一”后才会回归市场实际,涨势可能会持续至今年10月份。记者22日从市场了解到,目前粮价上涨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困扰,销量无明显变化。专家也认为,此次米价上涨不会对市民带来太大影响。
而且,据专家介绍,由于我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因此米价上涨其实有利于我省农民增收。而且,近期国家发改委已强调,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继续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据了解,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结构也很合理,分布比较均衡,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