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晖对话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而言,是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农业发展银行是如何强农惠农、加强“两基”建设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面对今年的形势,该行对全年工作又作出了怎样的安排?对此,本报记者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晖进行了采访。 记者: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农发行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农业发展? 郑晖:2009年,农发行紧紧围绕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大基本目标,增加信贷投入,把握放款节奏,提高服务水平。到去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4512.6亿元,比年初增加2319.8亿元,是建行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与此同时,我行认真执行国家粮棉油肉糖等调控政策,积极支持托市收购和粮棉油市场收购,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了主要农产品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全年累放粮棉油收购贷款4193.6亿元,同比增长6.2%。支持收购粮食3530亿斤,棉花9732.6万担,油脂128.4亿斤;累放化肥、食糖、猪肉等储备贷款307亿元。 对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也有大幅增长。我行重点支持强化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的项目,成为去年信贷支农的突出亮点。到去年末,贷款余额2361.3亿元,比年初增加987.4亿元,增长71.9%,占贷款总额的16.3%,支持项目1471个。开办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后,发放贷款152.3亿元。 我行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主动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择优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累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1157.9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167.9亿元;累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5.7亿元,支持项目138个;累放农业小企业贷款101.4亿元,支持企业4646个。 记者:从今年形势来看,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那么农发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郑晖:从有利条件看,一是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为我行做好今年的支农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主要农产品临储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我行信贷支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财力支撑。三是国家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我行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契机。四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为我行信贷投放增添了新的着力点。五是我行配套改革今年有望启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方面的制约因素有望得到解决,这将为我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记者:在新的形势下,农发行如何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做好今年工作? 郑晖:今年全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支持粮棉油收购不出大的问题,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良贷款同口径实现“双降”;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和大要案明显减少。 一是加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与管理,确保不出现大的问题。要始终把支持粮棉油收购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力做好贷前、贷中、贷后各项工作,思想不能有丝毫放松,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行都要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棉油收购政策和调控政策,及时足额供应政策性收购资金,确保中央、地方粮棉油等储备的增储、轮换和粮棉临时收储计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落实。做好政策性粮油的跨省集并和贷款划转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部分省区粮油专项收购、粮油产销衔接、进出口等调控政策。准政策性收购信贷工作要继续坚持“保收购、保优质企业、不保劣质企业”的原则,择优支持资信好、风险承受能力强的粮棉油企业理性收购,防止出现区域性农民卖难问题。要严格落实收购企业贷款条件,因地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把握好收购贷款投放节奏,促使企业加快销售,及时收贷收息。扎实做好支持收购“八个环节”的工作,合理使用收购贷款品种和贷款方式,信贷计划安排、贷款授权和客户授信要有效衔接。积极支持肉、糖、化肥等专项储备,促进重要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稳定。 二是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展开,重点支持纳入中央、省级发展规划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和相关配套项目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展开,重点支持农村路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危房改造、清洁能源开发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扩大内需,市场潜力在农村。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农产品仓储和冷链项目等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积极支持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家电下乡等。去年我行开办了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尚缺乏经验,要按照“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择优选择县域土地储备整理、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量力而为。坚持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以国家和省级项目为主的营销策略,严格执行“三率”要求。 三是择优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择优扶持、严控风险的原则,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策略,积极维护好现有优质客户,审慎发展新客户,坚决退出劣质客户,促使该类业务理性发展。要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保障粮棉油供给和农民增收起重要作用的龙头、加工企业健康发展,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坚决压缩、退出对落后产能的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