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黑龙江省大豆品质下滑 产业发展需政府扶持

发布时间:2010-03-12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要产区,出产的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品质优良。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我省大豆产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提升大豆品质,保持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解决品质下降问题迫在眉睫

  全国人大代表、黑河市长张宪军说,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去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将近900亿斤,其中大豆占有相当大的分额。近年来,由于大豆价值较高,农民乐于种植大豆,从而导致轮作不够,导致了重迎茬现象非常严重,直接造成了大豆品质的下降。

  张宪军说,大豆重迎茬现象已是保持大豆产业良性发展中亟待的问题,国家应鼓励农民改种其他粮食作物,当达不到种植大豆所取得的收益时,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可以减少大豆的重迎茬现象,从而提高大豆的品质。黑河市从去年开始已有10万亩的土地进行了大豆、小麦的轮作。另外,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不能靠天吃饭;要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选择优良品种,对土地深耕深松,使土壤有更多的腐殖质含量,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国家还应加大对农民大农机具的补贴,从而解决耕作效率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说,虽然我国把大豆归入粮食类产品,但大豆产业的振兴政策及措施不到位。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着粮食供给不足的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那样的重视和优惠政策。因此,大豆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大豆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偏低。我国大豆的生产条件较差,缺乏灌溉、排涝等现代农业基本条件;产前、产中、产后管理粗放,品种的自留自用、相互串换以及重迎茬面积大等现象已成习惯,品种混杂退化、单产水平低;没有实行区域种植和专品种生产,大豆不同品种的混种、混收、混售形成了混合商品大豆,降低了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扶”一把

  隋凤富说,我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非转基因是我们龙江大豆的宝贵资源,建议国家在黑龙江设立非转基因大豆的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推广转基因的大豆。另外目前大豆加工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国家应严禁重复建设,减少大豆加工企业的设立,减少资源的浪费。

  隋凤富说,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饲养业重要的蛋白饲料的来源,在国家食物安全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在认真贯彻促进大豆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大豆收储审批制度,加强外资企业进入国产大豆收储运营领域的监管,限制外资进入大豆产区的上下游领域。鼓励有规模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发。政府应制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寻找战略性的合作伙伴,通过建设国际化的大豆产业链,打破跨国粮商对产业的垄断。应在现有农业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农业风险的投入和农产品市场的投入,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加大农业风险理赔的力度,建立由粮食管理部门管控的粮油市场调控资金,利用期货市场超迁的引导农民先卖后种、先卖后养,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赵雨森建说,国家应把大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考虑,给大豆种植以重点扶持。现阶段,要提高大豆的补贴标准和扩大补贴范围。由目前的补贴部分种植面积扩大到全部补贴,并将补贴方式由补供种企业改为直补农户。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巴西等国就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大豆进行补贴,相比之下,我国补贴标准低、范围小,大豆保护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我国大豆作物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扶持国内大豆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要把大豆加工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依靠科技创新大豆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大豆的加工性能,增强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流通环节的落后也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国产大豆收购成本高、品质差,农民卖豆难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调整大豆加工龙点企业税收政策;加快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利用仓储、加工等优势收购消化国产大豆,建立商业周转库存,享受国储的各项政策。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