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山东烟台开发区培养起“精品农业”富农家

发布时间:2009-11-18

    “这40亩苹果,仅仅是个开头。”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东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树夼李家村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果园的主人李维臣正忙着接待前来购买苹果的客户。

    辽宁客户丁远宏咬开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尝了一口就发出啧啧赞叹:“脆!吃到嘴里没有‘渣儿’;甜!很少吃到含糖量这么高的好苹果。”

    “检测结果是,基地的苹果含糖量比普通的苹果高约20%。”李维臣告诉我们,同样规格的苹果,能比别人多卖一块钱。已经与苹果打交道近30年的李维臣,在开发区发展精品农业战略的启发下,前两年开始探索特色苹果种植。经过两年实验,40亩无公害特色苹果种植取得成功,经市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们鉴定,特色苹果不但比普通苹果园增产20%,而且果品质量大大提高,每亩增收近万元。

    像李维臣这样因发展精品农业尝到甜头的农民,在开发区还有很多。同样是“玫瑰香”,葡萄售价每斤比往年多出一元钱;同样是“红富士”,刚一采摘,便被慕名而来的客户直接“抢”走;同样是种地,却把乡村开辟成既可观光、又可采摘的旅游景点……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围绕“高效、生态、精品”加快农业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实行专业合作和标准化生产,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带动农民“富”,一批精细蔬菜、水果、特种养殖、规模畜禽产业迅速崛起。

    17日早上,记者走进八角街道上刘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100头“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莱”等优良品种菜牛正享受着丰盛的“早餐”——用玉米粉碎发酵后制成的饲料。

    “一头牛少说可赚五六千元。每个入股投资的社员都满怀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周正文告诉记者,这个养牛项目是村民们集资100万元兴办的,实行资金股权化、项目产业化、管理企业化,收益按股分红。今年夏天,区帮扶单位还向牛场注入30万元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延长产业链。为发展这个精品畜牧项目,村里在100多亩复垦荒地种上玉米,秸秆和玉米做成发酵饲料,把海藻和贝壳粉碎成添加剂,用生物链喂出精品牛。

    “再过一个月,这些牛就能出栏。”周正文说,牛产业就要“牛”起来了。(YMG记者 权立通 通讯员 王宜海 摄)

 

 
实习编辑 张伟娜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