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日报》讯(记者 郑茂)近年来,珲春市围绕绿色稻米、黄牛、食用菌、中药材、蔬菜、林果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多途径、多形式地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能力强、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珲春市农业局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0万元,并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了绿色稻米、黄牛、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林果六大主导产业,促使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他们以哈达门乡、马川子乡、密江乡为基地,建立一批绿色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以春化镇、杨泡满族乡、哈达门乡、马川子乡为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以英安镇、哈达门乡、密江乡、春化镇为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以板石镇、三家子满族乡为基地,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以近海街、三家子乡、英安镇为生产基地发展蔬菜种植;以马川子乡、春化镇、英安镇为基地,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养殖业,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特色化稳步推进。
珲春市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原则,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规范多个涉企部门行为,帮助企业加快产品深加工项目进程,掌握进展动态、建立档案,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适宜的环境。按照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狠抓规范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积极申报产品认证。今年,珲春市绿色无公害水稻订单达5000公顷,无公害蔬菜1100公顷、30多个品种,绿色食品达到7个,有机转换食品1个。
珲春市在逐步完善“公司+农户”、“大户+农户”基础上,大力推行“项目+农户”、“中介+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今年,围绕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人参协会、养牛协会、养猪协会、绿米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多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70多家,其固定资产达18.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亿多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30多家,带动农户10000多户,户均增收1300元。
|